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宋代]:蘇軾

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zhuǎn),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書崇慶常公殉節(jié)傳后

秦清

東北有偉人,大名垂西南。政化延邛笮,嘯歌抒幽覃。

春噓山矗矗,秋凈水潭潭。琴能鳴其治,泉亦忘其貪。

贈王尊師

唐代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
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
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

宋代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fā)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

題喻彌陀接待院

宋代釋寶曇

作成寶缽梅花供,帶得金池蓮葉香。

百億萬僧同一飽,彌陀接待勝諸方。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

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

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

臘月十四夜將歸復宿江樓

明代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