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楊孚

象之為獸,形體特詭。身倍數(shù)牛,目不逾狶。鼻為口役,望頭若尾。

馴良承教,聽言則跪。素牙玉潔,載籍所美。服重致遠,行如丘徙。

楊孚簡介

唐代·楊孚的簡介

楊孚(生卒年待考),字孝元,東漢時南??しh漱珠崗下渡頭村(今廣州市海珠區(qū)赤崗街道下渡村)人。漢議郎學者。 他早年致力攻讀經(jīng)史,鉆研頗深。 公元77年,以參加朝廷主辦的“賢良對策”入選而獲授為議郎,成為參與議政的皇帝近臣。 楊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屢屢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政事的意見。楊的品學頗為時人所推崇。楊孚開創(chuàng)嶺南文化的影響為歷代后人所仰崇。

...〔 ? 楊孚的詩(12篇)

猜你喜歡

田家行

元代徐賁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

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

廣州北郊作 其七

清代屈大均

咫尺陰山接越臺,夕陽吹角打圍來。揮鞭亂渡韸韸水,駝背佳人滿紫埃。

立冬日有懷京師諸友

明代潘希曾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五日新正渾醉里,百年殘夢又春來。

他鄉(xiāng)綵燕隨緣看,何處云鴻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lián)轡滿金臺。

游金山寺見舊作有述同游者兩謝君方子公張明教及童子二仲也

明代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古詩十四首 其二

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

宋代劉克莊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驪岫撥殘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