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可久的詩 > 【中呂】朱履曲 歸興堂上先

【中呂】朱履曲 歸興堂上先

[元代]:張可久

歸興

堂上先生解印,松邊雅子迎門,歸來不管晉無人。蓉花新伴等,鵝鴨舊比鄰,怕稱呼陶令尹。

山中書事

一夢黃梁高枕,千年《白雪》遺音,野猿嗔客訪云林、瓦溝彈桂子,石磴拂松陰,仙翁留共飲。

秋江晚興

雨驟風(fēng)狂已過,酒朋詩伴無多,一舸飄然占煙波。新炊菰米飯,道和竹枝歌,蘆花深處躲。

湖上有感

玉雪亭前老樹,翠煙橋外平蕪,物是人非謾?quán)涤?。海榴曾結(jié)子,江燕幾將雛,名園三換主。

山中晚秋

云頂陳摶高枕,山頭杜甫長吟,秋客無風(fēng)到西林。泉鳴溪漱玉,菊老地鋪金,葉紅山衣錦。

爛柯洞

永日長閑福地,清風(fēng)自掩巖扉,樵翁隨得道童歸。蒼松林下月,白石洞中棋,碧云潭上水。

春晚

朝雨過紅銷錦障,晚風(fēng)狂香散珠囊,杜鵑聲里又斜陽。三月當(dāng)三十日,一醉抵一千場,綠陰濃芳草長。

仙游二首

題姓字《列仙后傳》,寄情懷《秋水》全篇,玲瓏花月小壺天。煮黃金還酒債,種白天結(jié)仙緣,袖青蛇口閬苑。

伙火山中丹灶,順流溪上詩飄,鶴聲吹過紫云橋。苔封山徑冷,松倚石床高,花藏仙洞小。

張可久簡介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yuǎn),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yuǎn),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

猜你喜歡

感懷,和張公善領(lǐng)事用前韻

近代許南英

孤亭終古吊風(fēng)波,留守三呼喚渡河。南宋君臣傷播越,北胡獻納恣搜羅。

萬方民氣含冤久,九士忠魂飲恨多!八百馀年光漢族,盈庭懸想載賡歌。

到香港

清代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三臺令 其五

劉蘅

江畔。江畔。獨立昂頭霄漢。秋晴月色凄盛清。催詩試我性靈。靈性。

靈性。水淡煙柔風(fēng)勁。

暖谷詩

宋代蔣祺

縣南山水秀且清,天地坯冶陶精英。

有唐刺史昔行縣,訪尋洞穴為寒亭。

幽州圖

宋代劉攽

鄙夫平居常嘆息,薊門幽都皆絕域。安得猛士守北方,力排敵人復(fù)禹績。

田生手?jǐn)y朔漠圖,丹書萬里之強胡。掛圖高堂素壁上,壯或陰山來坐隅。

元宮詞(一百三首)

朱有燉

新頒式樣出宮門,不許倡家服用新。

伎女紫衣盤小髻,樂工咸著戴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