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王昭君二首

王昭君二首

[唐代]: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王昭君二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關道,天涯一去不復歸。

漢月還可以從東海升起,明妃西嫁,沒有回歸之日。

燕支山天地凍寒,好將雪花當作鮮花,蛾眉憔悴埋沒胡沙之中。

就因為生前沒有黃金,以至被畫工畫成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嘆。

王昭君拍拂著玉鞍,上馬后啼哭污染面頰紅裝。

今日漢朝宮人,明天就成為胡人的妻妾。

注釋

這兩首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歌是中國漢代在“街陌謠謳”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tǒng)而形成的一種音樂。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于宮廷的元旦朝會與宴飲、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跋嗪透琛敝钤缬涊d見于《晉書·樂志》:“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逼涮攸c是歌者自擊節(jié)鼓與伴奏的管弦樂器相應和,并由此而得名。

秦地:指原秦國所轄的地域。此處指長安。

明妃:漢元帝宮人王嬙,字昭君,晉代避司馬昭(文帝)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之為明妃。

玉關:即玉門關。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唐王維有“春風不度玉門關”(《送元二使安西》)。

燕支:指燕支山,漢初以前曾為匈奴所據(jù)。山上生長一種燕支草,匈奴女子用來化妝,故名。

蛾眉:細長而彎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風沙。

枉圖畫:昭君曾作為掖庭待詔,被選入漢元帝的后宮。當時其他宮女為了早日博得恩寵,都用黃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希望把自己畫美,被皇上選中。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賄,所以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南。據(jù)說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薄?/p>

王昭君二首鑒賞

  漢朝宮女王昭君遠嫁匈奴單于呼韓邪的故事,因為故事精彩、寓意豐富,自漢代以來就在民間廣泛流傳,不僅贏得了老百姓的喜愛,也成為歷朝歷代文人墨客經(jīng)久不衰的一個創(chuàng)作題材。千百年來,產(chǎn)生了許多動人的民間傳說,而且以王昭君故事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詩歌、小說、戲劇也多得數(shù)不清。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寶十一、二年)間,李白繼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離開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東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單于都護府憑吊昭君墓,寫下《王昭君二首》。因為對于昭君出塞,李白滿懷惋惜之情,所以詩歌通篇都彌漫著一種傷懷、傷感的氣氛。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用一個“月”字,來烘托昭君遠嫁匈奴的傷感主題:中原漢家的月亮,那光華跟隨著遠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門關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歸?!霸隆痹谶@里既代表家鄉(xiāng)的月亮,也代表故鄉(xiāng)、故國。然而一個小小的玉門關,竟會把這一切無情阻隔?;赝亦l(xiāng)那輪圓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這種生離死別的感覺,不能不讓人平添幾分惆悵。

  接著詩人又以“月”字發(fā)出憂傷的慨嘆:漢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會從東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卻是一去不返。這種別離,讓詩人既感到無奈,又感到無望,所以更加重了憂傷的思緒。詩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詩人看來,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終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詩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連曾經(jīng)傾國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沒在黃沙滾滾的塞外。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卻是漢代后宮的畫師,昭君她生前沒有黃金送給后宮的畫師,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憑吊,扼腕嘆息。

  關于“枉圖畫”,有一個傳說,昭君曾作為掖庭待詔,被選入漢元帝的后宮。當時其他宮女為了早日博得恩寵,都用黃金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希望把自己畫美,被皇上選中。獨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賄,所以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三年,無緣面君。把昭君所謂的“悲劇”和宮廷畫師相聯(lián)系,盡管有些牽強,卻更能加深悲傷的主題。

  第二首詩寫昭君拂凈了馬鞍,流著眼淚上馬向西而去.?!敖袢铡边€是漢朝的宮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單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啟陣先生的說法,當詩人到寫第二首時,似乎情無以堪,只能勉強完成一首五言絕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聯(lián)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歷來都被人寫作多種主題。李白的這兩首詩盡管走的是悲憫傷情路線,讀來仍然讓人傷懷、感動。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答王司理霖佐高州見寄

歐大任

高梁鞭弭未能勝,臺上行春不共登。白雪風流知郢下,青云車騎憶平陵。

聲聞豈但西皋鶴,搏起還看北海鵬。君自長安難久客,封書回雁且先憑。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

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小圃

繆思勃

老至風情似冷煙,尋山問水了無緣。荒園片石疏松在,錯被人呼小洞天。

送劉玉田通判歸山

宋代羅公升

詩工窮鬼妒,貌古人只譏。

達士何榮辱,閒官更是非。

雍臺

南北朝蕭衍

日落登雍臺。

佳人殊未來。

答楊銀臺實夫

明代周倫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

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