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門前一作:前門)

村夜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

我獨自來到前門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注釋

霜草:被秋霜打過的草。

蒼蒼:灰白色。

切切:蟲叫聲。

絕:絕跡。

獨:單獨,一個人。

野田:田野。

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村夜創(chuàng)作背景

  元和九年(814),白居易懷著因母親逝去而孤獨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結(jié)合當時的夜景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嚴杰 .白居易選集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2年 :137 .

2、時宜之 .白居易詩歌精選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6年 :133 .

村夜鑒賞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

  “月明蕎麥花如雪”,這是十分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短扑卧姶肌贩Q贊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xiāng)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gòu)成鄉(xiāng)村夜景。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猜你喜歡

送張靜峰年兄赴河南別駕二首 其一

明代于慎行

十年南省客,半刺領(lǐng)東周。馬向雪中去,人稱洛下游。

關(guān)河三輔道,云物二陵秋。別思還蕭索,寒塘水自流。

登用法西郭別城友

宋代劉黻

久靜還思動,離觴江上斟。

文章關(guān)世道,科目壞人心。

舟中偶言

宋代彭汝礪

水聚即為漚,漚散還為水。祇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送錢敬叔歲貢赴禮部

明代陶宗儀

隴頭不待鶴書招,勸駕賓筵禮數(shù)饒。芹泮泳游才孔俊,鵬程鶱翥氣彌高。

九山霽色浮江渚,十日春風(fēng)拂柳條。一曲驪駒頻喚酒,離愁楚楚正難消。

贈瀚侄 其一

吳儼

白屋無遺業(yè),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

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

和寄趙德夫

宋代趙希逢

學(xué)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