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天·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
壺中天·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宋代。張炎。 揚(yáng)舲萬里,笑當(dāng)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fēng)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yuǎn),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唯有閑鷗獨(dú)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扣舷歌斷,海蟾飛上孤白。
揚(yáng)舲萬里,笑當(dāng)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fēng)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
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yuǎn),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唯有閑鷗獨(dú)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巯细钄?,海蟾飛上孤白。
壺中天·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放船于萬里黃河,當(dāng)年多么可笑,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劃分南北的界線!不用說,我平生做夢也沒有夢到過這里,如今卻真的來游歷了。沿著官河搖曳著幾株老柳,蕭索的古道映照著一片殘陽。風(fēng)停了,可是波濤依舊洶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見我們,該會驚訝地問:哪來的這些狂放客人,竟興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蕭蕭的落葉迎面飛來,河水卷著黃沙一起向遠(yuǎn)方流去,漸漸地遠(yuǎn)近再也看不見一個行人的蹤影。衰敗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氣里綠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閑鷗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濁浪仿佛挾著天空一起浮動,蜿蜒的山嶺好像招呼著云朵奔騰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銀河橫亙天際。我們叩擊著船艙引吭高歌。一曲方終,月亮升起來了,那樣孤單凄白。
注釋
壺中天:詞牌名,即“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雙調(diào)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
沈堯道:名欽,字堯道,號秋江。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傳。沈、曾二人都是作者的朋友。
舲(líng):有窗的小船。
底事:何事,為什么,猶“為甚”。
須信:須知。
官河:官府組織開鑿的人工河。
野人:借指河邊的土著居民。
槎(chá)”,筏也,即木排竹排。
蕭蕭:風(fēng)聲,草木搖落聲。
水流沙共遠(yuǎn):河水挾裹著黃沙流向遠(yuǎn)方。
都無行跡:完全沒有人跡。
銀浦:銀漢,即天河也。
扣舷歌:一邊歌詠,一邊叩擊船幫以為節(jié)拍。斷:歇,終了。
參考資料:
1、俞平伯.唐宋詞選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9:279-281
2、鐘振振.唐宋詞舉要.蕪湖: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314-315
壺中天·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元史·世祖本紀(jì)》:“至元二十七年(1290),繕寫金字《藏經(jīng)》,凡糜金二千二百四十四兩?!逼鋾r(shí)元世祖廣征江南擅書者。張炎與沈堯道、曾子敬結(jié)伴赴元都寫經(jīng)。此詞即作于此次北行途中。
參考資料:
1、鐘振振.唐宋詞舉要.蕪湖: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314-315
2、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749-1751
張炎簡介
唐代·張炎的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lǐng)。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yōu)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xiàn)在于創(chuàng)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jié)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shù)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 ? 張炎的詩(306篇) 〕猜你喜歡
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dú)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shí)華。
銀河遠(yuǎn)帶龍?zhí)端鰸h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xiāng)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應(yīng)天長 訪板橋舊院遺址。用康伯可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fù)。念佳麗,藉甚當(dāng)年,懺情無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