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韓偓的詩 >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

[唐代]:韓偓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經(jīng)歷大亂,流落到南國他鄉(xiāng),獨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漁舟驚起水鳥,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楊花,飄飄撲來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樣,暮年詩賦滿懷悲愴。

眼看繁華的宮闕街市毀成瓦礫,天崩地陷了,慘痛的浩劫大殃。

注釋

途經(jīng):路過。

季重舊游多喪逝:謂詩人的許多老友都已死去。季重:吳質(zhì)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陳琳、應(yīng)場、劉楨等人交誼很深。

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以庾信自比,說近來寫的詩極哀傷。子山:庾信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已見其《詠懷》注。

朝市:朝廷與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語“劫波”的省略。佛教認為天地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成灰燼,然后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

參考資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評.古詩今選:鳳凰出版社,2010.04:第404頁

2、李明春,于翔選編.九州情思: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88.11:第68頁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創(chuàng)作背景

  昭宗乾寧二年(895年),邰節(jié)度使王行瑜、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等引兵人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溪,長安大亂。昭宗逃入南山,轉(zhuǎn)石鎮(zhèn)。士民數(shù)十萬人逃出城,多中暑而死,詩人亦逃出長安,次年春日寫下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霍松林,霍有明主編.中國古典文學(xué)絕妙書系 絕妙唐詩 下: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03:第434頁

亂后春日途經(jīng)野塘鑒賞

  詩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xiāng)”,便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梅花。南方“他鄉(xiāng)”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xiāng)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huán)境的死寂,側(cè)面地呈現(xiàn)出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xiàn)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xiàn)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dāng),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luò),典故與現(xiàn)實都息息相關(guān)。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據(jù)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fā)現(xiàn)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luò)清晰、連貫,節(jié)奏性很強,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tǒng)一。首聯(lián)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lián)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lián)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lián)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韓偓簡介

唐代·韓偓的簡介

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xué),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zhèn)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xué)士。

...〔 ? 韓偓的詩(316篇)

猜你喜歡

姜明德醫(yī)學(xué)錄任滿詩用美之并以醫(yī)之利害語之

元代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dāng)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

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

折梅

宋代趙時韶

行到頹墻與斷橋,試和明月拗枝頭。

江南多少閑兒女,帶著梅花便帶愁。

楊公濟歲暮惠酒

宋代強至

紺瓶白酒下吟堂,洗盞傾甆肯漫嘗。

寒屋自融春日面,煖杯能轉(zhuǎn)少年腸。

河北村題壁

清代延君壽

煙散前林霽,茅檐罷午炊。雨多收稼晚,鴉亂定巢遲。

糝米田家飯,《豳風(fēng)》壁上詩。愿將歸隱意,說與牧羊兒。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

近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蛻贇埱铩?/p>

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

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

唐代錢起

一笑不可得,同心相見稀。摘菱頻貰酒,待月未扃扉。
星影低驚鵲,蟲聲傍旅衣。卑棲歲已晚,共羨雁南飛。
好欲棄吾道,今宵又遇君。老夫相勸酒,稚子待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