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橋晚望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津橋下的冰剛結(jié)不久,洛陽的大道上便幾乎沒了行人。
葉落枝禿的榆柳掩映著靜謐的樓臺(tái)亭閣,萬籟俱寂,悄無人聲。在明靜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皚皚白雪。
注釋
天津橋:即洛橋,在今河南省洛陽西郊洛水之上。
蕭疏:形容樹木葉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洛橋晚望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約作于元和年(806年)初,詩人隨河南尹鄭余慶為水路轉(zhuǎn)運(yùn)從事之時(shí)。
參考資料:
1、賀莼,李云朵,王春華編著.唐詩寶鑒 閑情逸致卷:陜西人民出版社,2010-03:第202頁-第203頁
孟郊簡(jiǎn)介
唐代·孟郊的簡(jiǎn)介
![孟郊](/d/file/p/4bc4b8f99bcd90f179521f5c28f944e7.jpg)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F(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 ? 孟郊的詩(346篇) 〕猜你喜歡
秋杪二日招諸友集靜遠(yuǎn)堂分得門字時(shí)扈芷天游二上人新至
: 范景文
共挹高秋色,茗杯遠(yuǎn)意存。囊云來古澗,繪雪艷耑門。
花影當(dāng)風(fēng)亂,歌絲入夜繁。禪參清醉里,聽曲莫銷魂。
臺(tái)城路四首 其二
槐花忽送瀟瀟雨,輕裝又來長(zhǎng)道。水咽青溪,苔荒露井,故國最傷懷抱。
登臨倦了。只一點(diǎn)愁心,尚留芳草。斗酒新豐,而今慚愧說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