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楊萬里的詩 >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代]: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銀錚一作: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玻璃一作:玻瓈)

稚子弄冰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

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注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jié)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磬(qìng):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掛在墻上。

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參考資料:

1、徐曉莉主編,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文賦選講,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頁

2、徐曉莉主編,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詞文賦選講,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頁

稚子弄冰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xí)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nóng)。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后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lián)想。

參考資料:

1、[宋]楊萬里著,楊萬里集,三晉出版社,2008.10,第36頁

稚子弄冰鑒賞

  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tài)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tài)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圓形;聲音上,有“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zhuǎn)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唯其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這種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為審美基點,楊萬里通過“以稚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為詩趣,一方面從稚子的心理出發(fā),描寫“脫冰”的動作細節(jié);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賞其行為細節(jié),這樣孩童的稚氣與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為形之于筆端的盎然詩意。詩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

楊萬里簡介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猜你喜歡

懷來城逢四明呂二山人二首 其二

明代楊巍

南國亂不止,客心其柰秋。一身來萬里,避地獨登樓。

燕樹著霜變,羊河抱郭流。明年與爾去,滄海老漁舟。

夕霞 其二

明代徐渭

明霞爛且都,雨歇霽霄鋪。萬國樓臺莫,孤村煙火晡。

波鱗銷琥珀,海色上珊瑚。一抹須彌翠,胭脂月鏡孤。

曹仁憲謹榮壽 其二

元代黃璋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xué),齡登九老圖。

化裁金作礪,持守玉為壺。我輩蒙嘉惠,稱揚豈近諛。

寄別陳志鴻罷官歸高涼 其一

明代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邵平

宋代王安石

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繒屠狗尚雄夸。

東陵豈是無能者,獨傍青門手種瓜。

戲贈樂天、復(fù)言(此后三篇同韻)

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
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
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