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鄭燮的詩 > 念奴嬌·石頭城

念奴嬌·石頭城

[清代]:鄭燮

懸?guī)r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shù)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念奴嬌·石頭城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千尺的懸?guī)r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長的石頭城迂回不盡,在萬里長江的洪濤中噴薄而出。當年王浚的戰(zhàn)船旗幟飛舞,直指南京,利用風而沒有停泊,在船頭點燃了火炬,輕易燒斷了石頭城的鐵索。

如今春去秋來,過了很多年,數(shù)萬南飛的大雁飛過,在它的鳴叫聲中,建都在石頭城的許多朝代都相繼滅亡了。山色蒼涼,江水湍急,潮水拍打著空蕩蕩的石頭城。幾聲漁人的笛聲,蘆葦花在風中閃閃發(fā)光。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石頭城:在今江蘇南京市清涼山后,曾是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的都城。石頭城南北全長約3000米。城基遺跡為赫紅色,內(nèi)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吳國孫權遷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石頭城。在今清涼山麓,下臨長江,形勢險要,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稱。

懸?guī)r:指南京清涼山。

歐刀吳斧:《后漢書·虞詡傳》,“寧臥歐刀,以示遠近?!贝呵飼r期名工歐冶子和吳國人所鑄造的兵器。 [1] 

回:迂回。

噴?。簢娪考な?。

王浚:西晉大將,兩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燒斷石頭城的鐵索,攻破東吳。

樓船:帶樓的戰(zhàn)船。

旌麾(jīng huī):帥旗;指揮軍隊的旗幟。

風利何曾泊:據(jù)《晉書·王浚傳》,晉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渾調(diào)度,船過秣陵,浚指著船帆對王渾的信使說”風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搶功去了。

“船頭”兩句:是說,王浚用火燒斷東吳攔江的鐵鎖,使得戰(zhàn)船順利通過。等閑:輕易。

征鴻:南飛的大雁

“叫盡”兩句:大雁年年南飛,在它的鳴叫聲中,建都在石頭城的許多朝代都相繼滅亡了。斷:廢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

空城:廢置的石頭城。

作作:光澤閃爍貌。

參考資料:

1、王錫榮.《名家講解鄭板橋詩文 》:長春出版社,2009年:255頁

念奴嬌·石頭城創(chuàng)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農(nóng)歷八月初八,詞人在南京江南貢院參加了鄉(xiāng)試,鄉(xiāng)試后游覽了南京的名勝古跡,創(chuàng)作了《念奴嬌·石頭城》。

參考資料:

1、王詠詩.《鄭板橋年譜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年:30頁

念奴嬌·石頭城鑒賞

  上片寫石頭城的險要,“懸?guī)r千尺”一句總領全詞,借歐刀吳斧,指借春秋時代著名的工匠歐冶子和吳國鑄造的兵器,來筑成江邊的這座城郭?!扒Ю锝鸪恰毖云溟L;“萬里洪濤”狀其險,兩句勾畫,雄形險勢,頓顯眼前。“王浚樓船”五句,寫了一段歷史故事,寫了西晉王浚用火炬燒斷鐵索,攻陷石頭城終獲大勝??梢韵胍姰敃r戰(zhàn)況何等的慘烈,石頭城再險,又何能阻擋這強大的攻勢。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一詩中,有“千尋鐵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頭”之句,也是說的這段故事。

  下片抒懷,從石頭城說開去,虎踞龍盤,六朝古都,“春去秋來”,歷經(jīng)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煙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還的陣陣大雁,在石頭城的上空,叫盡了六朝興廢的往事,也叫斷了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閣。而蒼涼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著早已廢圯的石頭城,留給人們一段歷史興衰的往事。

  全詞通過描寫石頭城的衰敗荒涼,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衰的無奈和感慨。

鄭燮簡介

唐代·鄭燮的簡介

鄭燮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皳P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滴跣悴?、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后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 ? 鄭燮的詩(68篇)

猜你喜歡

送許云程大行奉使還瓊為宮保海公營墓

明代王弘誨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云。

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感懷

近代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

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jīng)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雨水過后作

熊東遨

昨夜馀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板橋村。

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頌古五十五首

宋代釋紹曇

美如西子離金闕,嬌似楊妃倚玉樓。

猶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見轉(zhuǎn)風流。

次吳白樓卷中韻

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shù)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送張仲實之宜興

元代楊載

南渡邦初造,西山將獨賢。立功何赫赫,流慶尚綿綿。

報國橫戈數(shù),登壇授鉞專。風云方際會,江海固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