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黃庭堅的詩 >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宋代]:黃庭堅

藉甚宣城郡,風(fēng)流數(shù)貢毛。

霜林收鴨腳,春網(wǎng)薦琴高。

共理須良守,今年輟省曹。

平生割雞手,聊試發(fā)硎刀。

試說宣城郡,停杯且細聽。

晚樓明宛水,春騎簇昭亭。

稏豐圩戶,桁楊臥訟庭。

謝公歌舞處,時對換鵝經(jīng)。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宣城郡多么負有盛名,第一風(fēng)流要數(shù)進貢的紫毫筆。

秋霜下林中鴨腳形的銀杏葉落滿,春日里絲網(wǎng)將獻出名喚琴高的鯉魚。

共同治理政事須是賢良太守,今年你不再做京都的官吏。

古詩百科~平生材大用小一向以牛刀割雞,這一次且再試一試你新磨的刀具。

我試著說一說宣城郡,請你暫且停杯細聽。

黃昏中一彎明凈的宛溪環(huán)繞樓閣,春日里部將簇擁著你宴飲在昭亭。

水稻茁壯,圩田的農(nóng)家生活富裕,刑具閑臥法庭,你理政簡易清明。

你將追蹤風(fēng)流太守謝朓歡歌妙舞,還不時吟誦王羲之用來換鵝的《道德經(jīng)》。

注釋

舅氏野夫:《山谷集》題下注“李莘”。李曾官屯田郎中、知宣州,其余未詳。宣城:今屬安徽。

藉甚:謂聲名甚大。藉,同“籍”。

貢毛:指紫毫筆。霜林:一作“林霜”。鴨腳:木名,即銀杏,以樹葉似鴨腳而名。

薦:獻。琴高:《搜神記》及劉向《列仙傳》謂琴高為戰(zhàn)國趙人,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學(xué)修煉長生之術(shù),游于冀州涿城之間。后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某日返。至?xí)r,高果乘赤鯉而出,留一月余,復(fù)入水去。此借指鯉魚。

理,指治理政事。

輟(chuò):中止。省曹:謂京官。省,官署名,指京師官署,如尚書、中書、門下各官署皆設(shè)于禁中,因稱省。曹,古時分職治事的官署或部門。

割雞手:比喻大材小用,沉淪下僚。

發(fā)硎(xíng)刀:硎,磨刀石。

明宛水:為“宛水明”的倒文。宛水,指宛溪,源出安徽宣城縣東南的嶧山,東北流為九曲河,折而西,繞城東,叫宛溪。

騎(jì):一人一馬曰騎,此指州太守部屬。簇(cù):猶言“簇擁”,眾人護衛(wèi)或圍著。昭亭:宣城北有昭亭山,昭亭當筑于山上。

(禾罷,bà)稏(yà):稻名。豐圩(xū)戶:使圩戶豐足。圩戶,指佃種圩田的農(nóng)戶,江淮多洼地,田邊筑堤防水,稱圩田。

桁(héng)楊,加在犯人頸上或腳上的大型刑具。庭,訴訟案件的地方,猶今之法庭。

謝公:指謝朓(464-499年),南朝齊陳郡陽夏人,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善草隸,工五言詩,為“永明體”主要詩人,以山水詩最為著稱。宣城北二里有謝公亭。此處借喻山谷舅氏李莘,謂其文采風(fēng)流可比謝朓。

換鵝經(jīng):即指老子《道德經(jīng)》。

參考資料:

1、黃寶華.黃庭堅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5-77

2、陳永正.黃庭堅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可能作于元豐八年(1085年),時黃庭堅舅父李莘知宣州,黃庭堅以此二詩相贈。

參考資料:

1、陳永正.黃庭堅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鑒賞

  第一首詩贊美了宣城物產(chǎn)的豐饒、景色的清嘉,并特別將土產(chǎn)的紫毫筆冠以“風(fēng)流”的名號,暗指歷代文人曾用此寫下名詩佳篇,流傳不朽。詩中又以調(diào)侃的口吻,說詩人舅氏往任太守,如以牛刀割雞,一則嘆其大材小用,一則贊其理政游刃有余。全詩多用借語、典故,顯示其“無一字無來處”的特點。

  首聯(lián)“試說宣城郡,停杯且細聽”,寫在酒宴上告別,談到舅舅李公擇要去的地方,詩人便來了勁,一古腦兒倒出宣城的情況,讓人們停住酒杯聽他按照預(yù)定的想法非正式地講。此聯(lián)是側(cè)面總寫,提起人們對宣城了解的興趣。

  頷聯(lián)“晚樓明宛水,春騎簇昭亭”,寫了宣城的山水。春天來了,“山晚望晴空”的謝朓樓被清亮明靜的宛溪河纏繞著,更顯得高聳雄偉,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擁圍攏著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晉文帝司馬昭名諱,改稱。南齊詩人謝眺《游敬亭山》詩有“茲山亙百里,合杳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钡拿枥L;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臨此地,且留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边@聯(lián)的“明”與“簇”,皆活用看動詞。

  頸聯(lián)“罷稏豐圩戶,桁楊臥訟庭”,寫了宣城是一個天然的糧倉,是一個講究法治的地方。前句意思是說,圩戶的種田人家,家家戶戶五谷豐登。后句寫犯了罪就要處治,處治是依法律程序,不能亂來?!拌鞐钆P訟庭”,是一種有序的審判。當時黃庭堅的舅舅正任淮南西路提點刑獄,故黃庭堅用依法律程序來說事。

  尾聯(lián)“謝公歌舞處,時對換鵝經(jīng)”,是寫宣城民風(fēng)淳樸,歌舞升平,講求道德與教化。謝公謝眺,在宣城任太守時他“勤于郡治、勸民教士、關(guān)心農(nóng)政”,給宣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被稱為“謝宣城”。歌舞處,指謝朓樓,那里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安逸。這些樓臺歌舞是一種教化,時時煥起人們的道德良心。此聯(lián)意下,一個地方的治理應(yīng)該像宣城那樣和諧安定,稻熟年豐。

  第二首詩詠贊宣城山明水秀的佳麗風(fēng)光,并以想象之筆寫出舅父到任后受到民眾擁戴、歌舞歡欣的景象,以及百姓富足、政事簡易清明的情形。且以曾在此地做官的謝脁來比喻舅父的文采風(fēng)流,還特別用王羲之故事點明其淡泊心境。全詩筆法簡煉,內(nèi)涵豐富,雖未全脫送人上任的陳套,但因詩中多寫入當?shù)孛麆?、人物,平易親切。

  黃庭堅是北宋詩的大家,造詣很高,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黃庭堅在文學(xué)藝術(shù)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卓然自立,不肯隨人后的。他作詩時,態(tài)度鄭重,精心結(jié)撰。第一首,開頭似敘事,接下來作描敘,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活用名詞、動詞為形容詞,講究字眼的錘煉,他通過奇特的意象、新穎的比喻和使事用典,達到了停杯細聽說宣城的目的,形成一種峭拔生新的藝術(shù)效果。這種以敘述為詩、以議論為詩、以理趣為詩的獨特藝術(shù)手法顯示出他獨特的個性風(fēng)貌。

黃庭堅簡介

唐代·黃庭堅的簡介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 黃庭堅的詩(2085篇)

猜你喜歡

嘆馬二絕贈趙公簡 其二

清代引履祥

豈有千里心,所戚惟窮老。屢鞭腹自饑,蹢躅悲荒草。

水亭幽居圖

明代唐寅

虛亭林木里,傍水著欄桿。

試展團蒲坐,葉聲生早寒。

叉魚招張功曹(署)

唐代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有感

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

嚙指忽心動,引領(lǐng)祇內(nèi)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與詩社諸棣游白水寨

張海鷗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fēng)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

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fēng)雅也怡情。

讀史有感

朱帆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須辨?zhèn)握?。不向深山?qū)虎豹,焉能高閣畫騏麟。

屠鷹烹狗非徒漢,焚籍坑儒豈獨秦。千古休提堯舜事,君王若個不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