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出新亭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水浩蕩而去,離愁卻襲上心來,真是幾重波浪幾重悲啊。
盡管江上潮勢已經(jīng)低落,但洶涌翻滾的波濤仍然猶如高張的車蓋,水面之上云霧沉沉,無有峰巒之狀。
戍鼓之聲從遠處隱隱傳來,頓添幾分肅殺之氣;遠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滿目蕭索。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剛剛過去一半,現(xiàn)在孤舟遠征,可嘆征程艱難,歸程無期。
注釋
離悲:離別的悲愁。
蓋:車蓋。此處指退潮時的波浪。枚乘《七發(fā)》:“江水逆流,海水上潮?!ㄓ慷鴿?。……其少進也,浩浩豈豈(此二字應加三點水旁),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贝司溲猿眲蓦m已低落,波濤還像車蓋一般。
云昏:指云霧迷漫。不作峰:謂山峰因云霧迷漫而顯現(xiàn)不出山峰的形狀。
“遠戍”句:只聽見遠處戍樓傳來的鼓聲,而不見戍樓。戍:防軍駐守處。古時兵營中以鼓角紀時,日出日落的時候都擊鼓。
這兩句意思是說:因為江闊云昏所以聞見只有戍鼓、山松而已。
“九十”句:《戰(zhàn)國策·秦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币鉃樾邪倮锏穆吠?,走了九十里才是一半。此言末路之難。
詎(jù):怎,豈,難道。
參考資料:
1、韋鳳娟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368-1369
晚出新亭鑒賞
這首《晚出新亭》詩,是寫江上景色的代表性作品,寫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內(nèi),是朝士們游宴之所。詩的起勢不凡,首句寫景,次句寫情。江水浩蕩而去,離愁卻襲上心來,真是幾重波浪幾重悲啊。此詩的發(fā)端與謝朓《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開首兩句即點出“離悲”的主題。以下四句具體寫江景:盡管江上潮勢已經(jīng)低落,但洶涌翻滾的波濤仍然猶如高張的車蓋;水面之上云霧沉沉,無有峰巒之狀。戍鼓之聲從遠處隱隱傳來,頓添幾分肅殺之氣;遠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滿目蕭索?!俺甭洹倍湟猿甭湓苹璋凳驹娙诵某辈黄剑斑h戍”二句則通過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氣氛。在這荒寒蕭條,滿目凄涼的時刻,詩人卻不得不孤舟遠征,艱難獨行,最后兩句自然而然的直抒情懷,感嘆征程艱難,歸程無期。
此詩語言洗煉,寫景抒情,皆出于自然,將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組合成一幅《孤舟遠行圖》,形象鮮明,意境幽遠。
陰鏗簡介
唐代·陰鏗的簡介
![陰鏗](/d/file/p/18bc45d06f63bccd36286124623d522e.jpg)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qū)),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shù)風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 ? 陰鏗的詩(39篇) 〕猜你喜歡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遙樓應制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謨。圣皇東巡狩,況乃經(jīng)此都。
樓觀紛迤邐,河山幾縈紆。緬懷祖宗業(yè),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諒有孚。豈如汾水上,簫鼓事游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