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顧太清的詩 > 金縷曲·詠白海棠

金縷曲·詠白海棠

[清代]:顧太清

洞戶深深掩。笑世間、濃脂膩粉,那般妝點。

認取朦朧明月下,不許東風(fēng)偷飐。

偏觸動、詞人系念。

昨日微陰今日雨,好春光有限無馀欠。

肯為我,一時暫。

冰綃霧縠誰烘染?愛依依、柔條照水,靚妝清艷。

墻角綠陰欄外影,印上蕓窗冰簟。

隔一片、清陰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樹底魂難懺。

春欲暮,易生感。

金縷曲·詠白海棠鑒賞

  上片開首,作者采用用對比的手法說:描寫那白海棠的可愛,說它素潔的淡妝,是不以濃妝艷抹為美的。此處特點是詞人用了擬人化的口吻,同時這里也映射、批評了世俗的審美。隨即詞人又贊美白海棠“認取朦朧明月下,不許東風(fēng)偷飐”。說它不欲白日中在東風(fēng)撥動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它“偏觸動、詞人系念”。詞中對白海棠的贊美,表現(xiàn)了詞人與世俗的審美傾向的不同。詞人又感嘆如觀賞到白海棠的開放一樣,“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陰今日雨”,是詞人希望天公能夠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時光,哪怕是僅如片刻的“一時暫”,這是詞人對春的留戀。

  下片,詞境又進一步擴展,而以“冰綃霧縠”句為過渡。這里詞人用絲綢織品的美麗,來比喻白海棠開放時的美麗春光,襯托白海棠。問“誰烘染”,實際是用疑問來贊嘆花被烘染得更美。這春光如一副畫一般。下面就是這畫面的描述:“愛依依、柔條照水,靚妝清艷?!彼叺牧鴹l,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麗。還有“墻角綠陰欄外影”,這影子照射在蕓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間,還有被什么隔開的一片“清陰暗?!保鹊?。這里詞人解答了自己過片所提出的“誰烘染”的疑問。詞人對于“烘染”著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盡情的渲染。當然,這些都是詞人審美欣賞的表現(xiàn)。作為同時也擅長繪畫的詞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現(xiàn)著詞中有畫的特點。最后,詞人又未免感傷地說:白海棠開在晚春,這時,樹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卻難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風(fēng),吹折了它。對于詞主人公來說,也觸景生情,故發(fā)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嘆。

顧太清簡介

唐代·顧太清的簡介

顧太清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cè)福晉。她為現(xiàn)代文學(xué)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1] 。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鐘情十分。雖為側(cè)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為。

...〔 ? 顧太清的詩(258篇)

猜你喜歡

虎臣子禹惟中時雍子交集齋中

歐大任

下馬嚬呼濁酒瓶,西游賓客在黃亭。布衣誰敢輕朱建,木榻空羞老管寧。

舞罷長虹秦氣紫,頭來明月楚天青。君看汝潁千秋會,曾為何人一聚星。

子昂逸馬圖

元代袁桷

神駿飄飄得自閒,天池飛躍下塵寰。青絲絡(luò)首誰收得,留與春風(fēng)十二閑。

畫胡

明代顧璘

歷歷塵沙貌,棱嶒怪爾殊。寒云纏毳服,猛氣映虬須。

萬里明王貢,群方混一圖。追傷衰晉末,無力斬休屠。

鰲背元夜

金朝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燭游,風(fēng)檐齊掛月燈毬。不須更用閑妝點,人在鰲峰最上頭。

碧山吟社流馨亭落成時中秋后一日

明代談悌

稅憩適時暇,勝在城西隅。紫氛靄佛剎,綠柚含華濡。

昔彥麗詞藻,往躅何宏舒。蘊藉漬瀝液,德輝披瓊琚。

野田黃雀行

曹睿

四夷重譯貢。百姓謳吟詠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