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白田馬上聞鶯

白田馬上聞鶯

[唐代]:李白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白田馬上聞鶯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鷗鳥啄食著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鳴叫在桑樹枝。

走啊走,我已不記得是什么時日,誤以為現(xiàn)在還是陽春。

桑蠶已老,游子尚未還歸,白田這地方已開始繅絲。

趨馬繼續(xù)前行,撫胸長嘆空自悲嘆。

注釋

白田:地名,今江蘇寶應縣有白田渡,當是此處。

黃鸝:鳥名,即黃鶯。椹:桑樹的果實。生時為青色,成熟時為紫色。

蠶(cán)老:相傳蠶足于桑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繅(sāo)絲: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捫心:手撫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參考資料:

1、詹福瑞.李白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馮宇.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三):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398

3、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555

白田馬上聞鶯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詩人,他青年時代就“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意在仕途上有所發(fā)展和成就。但是,盡管他足跡幾及半個中國,仕途卻一直不順利,這使他感到十分悲涼和憤慨。這首《白田馬上聞鶯》,就是他在江淮之間漫游所作。

參考資料:

1、王許林.花香鳥語詩詞集錦: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21

白田馬上聞鶯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初夏風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詩人選取了黃鶯、桑樹、蠶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連在一起,上承下啟,前呼后應,構成一個嚴謹有序的藝術整體。就在這幅通俗、淺顯的鄉(xiāng)土風情畫中,詩人寄托了他浪跡江湖、一事無成的悲哀。所謂“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蠶老客未歸”,言下之意是陽春已過,初夏來臨,而自己大業(yè)未就,虛擲光陰,空度歲月。

  正是桑間黃鶯的啼鳴驚醒了詩人,時臨收獲的季節(jié),應當珍惜年華,不能再作無目的漫游了。但是,驅馬向前,捫心自問,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詩人倍感悲涼,尾聯(lián)收筆聯(lián)系深層的現(xiàn)實,而表達的情感正是一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思想情緒,其中也含有羈旅的愁苦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全詩先揚后抑,借景抒情,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體現(xiàn)了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博大情懷。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上南行十二首 其四

元代方回

七里南山邊,更作三里程。十里舊榷界,雙橋酒有聲。

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閏月三日即事

宋代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渡錢塘七首 其七

明代胡應麟

坐擁輕橈入亂山,蓬萊東望彩云閒。麻姑是處堪攜手,重疊秋江倚翠鬟。

即事 其四

弘歷

波光不讓琉璃凈,嵐翠常如帷幄浮。數(shù)日幽探清興足,明朝去賞塞垣秋。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唐代劉長卿

龍驤校獵邵陵東,野火初燒楚澤空。師事黃公千戰(zhàn)后,身騎白馬萬人中。

笳隨晚吹吟邊草,箭沒寒云落塞鴻。三十擁旄誰不羨,周郎少小立奇功。

曹仁憲謹榮壽又 其二

清代林玉文

崧岳降神宰此間,仁心仁聞播鄉(xiāng)關。椿萱長茂祥麟毓,蘭桂騰芳瑞鳳還。

酒飲黃花傾北海,庭盈赤舄頌南山。有功文教銘鐘鼎,萬古英賢共仰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