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杜安世的詩 >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宋代]: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yīng)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譯文及注釋

譯文

美酒當(dāng)前,歌女高唱一曲,歌中似有千重含義。她在剛要唱歌之時已經(jīng)淚流滿面,恐怕她心中的苦恨比淚水還多。

我試著問她,為何事而如此悲傷?她如癡如醉,沉默不語。我也是個多情人,聽不了傷心人說傷心事。唯恐兩人同病相憐,共同悲歌。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

樽前:在酒樽之前。一作“尊前”。

恨應(yīng)更、多于淚:按《卜算子》詞調(diào),結(jié)句本為五字句,此處加一字,為襯字。下闋結(jié)句同。

緣:因為,由于。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鑒賞

  這首詞寫的是作者聞歌傷懷之感,其情事大致類于白居易之《琵琶行》,然而小詞對于長詩,在形式上有尺幅與千里之差別。

  上片寫歌女的演唱,相當(dāng)于白詩對琵琶女演奏的敘寫?!伴浊耙磺瑁枥锴е匾狻?,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說盡胸中無限事;而這“無限事”又必非樂事,當(dāng)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這是從后二句中“恨”“淚”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加頂真的修辭,比較一般的“流水對”更見跌宕多姿,對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安庞钑r淚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筆,意即“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恨應(yīng)更、多于淚”,又翻進(jìn)一筆,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詩對音樂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澀、斷連等等,有極為詳盡的描摹形容。而此詞抓住歌者形態(tài)特點層層推進(jìn),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歌聲的悲苦與宛轉(zhuǎn)。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對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當(dāng)于琵琶女放撥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詩中的詳盡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處理。當(dāng)聽者為動聽的演唱感染,希望進(jìn)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時,她卻“不語如癡醉”。這樣寫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末三句寫詞人由此產(chǎn)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傷,相當(dāng)于白居易對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詞卻只說“我亦情多不忍聞”,好像是說:歌女不語也罷,只怕我還受不了呢。由此可知,這里亦有一種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這首詞善抒情,妙懸念的設(shè)置,化實為虛,得其空靈。同時,此詞運筆頗饒頓挫,上片用遞進(jìn)寫法,下片則一波三折,讀來引人入勝。《卜算子》詞調(diào)上下片的兩個結(jié)句,本為五言句,此詞則各加了一個襯字變成六言句(三三結(jié)構(gòu))。大凡詞中加襯字者,語言都較通俗,此詞亦然。

杜安世簡介

唐代·杜安世的簡介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詳,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字壽域,(一作名壽 ,字安世)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載《杜壽域詞》一卷,謂“京兆杜安世撰,未詳其人,詞亦不工”;列于張先后、歐陽修前。黃升《花庵詞選》云:字安世,名壽域。有陸貽典校本《杜壽域詞》。與《四庫總目提要》卷200,謂其詞“往往失之淺俗,字句尤多湊泊”。慢詞作家,亦能自度新曲?!端膸炜偰俊穫饔谑?。有《壽域詞》一卷。

...〔 ? 杜安世的詩(90篇)

猜你喜歡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

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jié)蓬籠。

醉呂洞賓畫

元代胡天游

碧眼朦朧,風(fēng)須獵獵。一朵仙花紅襯頰,瑤池宴罷九霞漿。

人世已非唐日月,飆輪倚醉風(fēng)泠泠。玉山恨不扶飛瓊,城南老魅爾何物。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

元代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rèn),風(fēng)簾竹影月窗梅。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宋代趙孟堅

二祖霜臺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

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

社日兩篇 其一

唐代杜甫

九農(nóng)成德業(yè),百祀發(fā)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元旦戲筆

李堅(貞夫)

老子新年喜氣沖,謾招毫管試春風(fēng)。此生歲月還多在,酒圣詩豪未便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