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朱淑真的詩 > 蝶戀花·送春

蝶戀花·送春

[宋代]:朱淑真

蝶戀花·送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樓外垂楊千條萬縷,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腳步,春天卻匆匆而過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風(fēng)里飄飛,它隨春風(fēng)要看春歸向何處?

綠色的山川只聽杜鵑烏啼叫,它本是無情的鳥,凄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舉杯送別春天,春天卻不語,黃昏時(shí)候卻下起了瀟瀟細(xì)雨。

注釋

系:拴住。

青春:大好春光。隱指詞人青春年華。

少?。荷陨酝A粢幌?。

猶自:依然。

杜宇:杜鵑鳥。

便作:即使。

莫也:豈不也。

“把酒”句:把酒,舉杯;把,持、拿。送春,陰歷三月末是春天最后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春的習(xí)俗。此句與王灼《點(diǎn)絳唇》“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席卷西山雨”寫法相似。

瀟瀟雨:形容雨勢(shì)之疾。

參考資料:

1、王麗珍.《婉約詞》.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46-147

2、徐慶宜.《唐宋詞三百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

3、包杰.《宋詞意譯新探》.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08:131

4、劉敬圻,諸葛憶兵.《中國歷代名家流派詞傳·宋代女詞人詞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56

5、王友勝.《宋詞三百首新編》.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241

6、羅漫.《宋詞新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52

7、李曉麗.《國人必讀宋詞手冊(cè)》.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文獻(xiàn)出版社,2012:216

8、蘭世雄.《唐宋詩詞名句鑒賞》.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73

9、何寶民.《中國詩詞曲賦辭典》.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761

蝶戀花·送春創(chuàng)作背景

  朱淑真在少女時(shí)有一段純美的愛情,但婚后生活卻十分不如意,最后憂郁而終。這首詞正是她對(duì)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復(fù)返的追戀哀傷不已的反映。

參考資料:

1、徐德琳,李紅梅.《歷代詞選》.??冢耗虾3霭婀?,2005:230

蝶戀花·送春鑒賞

  惜春傷春,留春送春,詞中常調(diào)。這首“送春”詞卻別具一份女詞人的巧思妙想與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為情思,純從“樓外垂楊”著筆。從風(fēng)飄柳絮的景象看,詞中所寫,當(dāng)是暮春煙柳,而非細(xì)葉新裁的仲春嫩柳,這樣方與送春之旨吻合。楊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別的風(fēng)習(xí)使人們從柳條想到送別,原很自然;但從“垂楊千萬縷”想到它“欲系青春”,卻是女詞人的獨(dú)特感受。從“送”到“系”,雖只在一轉(zhuǎn)換之間,卻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飛躍,進(jìn)一步寫出了柳的繾綣多情。那千萬縷隨風(fēng)蕩漾的柳絲,像是千萬縷柔曼的情思,力圖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還去”,春畢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過嘆息傷感而已,詞人卻從隨風(fēng)飄蕩的柳絮生出“隨春且看歸何處”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詩詞中或狀撩亂春愁,或狀漂蕩無依,即使聯(lián)想到“送”,也只有“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一類想象。朱淑真卻以女詞人特有的靈心慧性和纏綿執(zhí)著,將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隨著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歸于何處。由“系”到“隨”,進(jìn)一步寫出了柳對(duì)春天的無限依戀和無盡追蹤。

  下片從“春歸”生出,轉(zhuǎn)從送春的詞人方面著筆。“綠滿山川”正是暮春之景。這一望碧綠之中正含有落花飛絮狼藉的傷感記憶,更何況耳畔又時(shí)時(shí)傳來象征著春歸的杜鵑鳥凄傷的嗚叫聲。目接耳聞,無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無情人,恐怕也要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從反面假設(shè),“莫也”句則故用搖曳不定之語從正面渲染愁苦,愈覺情懷酸楚。寫到這里,方才引出這位滿懷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隨春”難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边@兩句似從歐詞“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化出,但獨(dú)具神韻。在詞人感覺中,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像是懷著無限別離的惆悵與感傷,悄然無語,與傷春的詞人默然相對(duì)。時(shí)近黃昏,又下起了瀟瀟細(xì)雨。這“瀟瀟雨”,像是春天告別的細(xì)語,又像是春天歸去的嘆息。而女主公情懷的黯淡、孤寂也從中隱隱傳出。妙在“不語”與“瀟瀟雨”之間存在著一種似有若無的對(duì)應(yīng)與聯(lián)系,使讀者感到這悄然飄灑的“雨”仿佛是一種不語之“語”。這一境界空晨。極富象外之致的結(jié)語使詞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遠(yuǎn)的情致。

  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gòu)成一副凄婉纏綿的畫面,一個(gè)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xiàn)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yuǎn)。

朱淑真簡介

唐代·朱淑真的簡介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hào)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shí)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yàn)槲姆ㄐ±?,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zé)o定論。現(xiàn)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 ? 朱淑真的詩(296篇)

猜你喜歡

水龍吟·此花迥絕他花

宋代李曾伯

此花迥絕他花,湘中不減吳中盛。疑從太華,分來岳麓,根荄玉井。炬列千紅,蓋擎萬綠,織成云錦。向壺天清暑,風(fēng)梳露洗,塵不染、香成陣。好似一番雨過,似輕鬟、晚臨妝鏡。阿環(huán)浴罷,珠橫翠亂,芳肌猶潤。載月同游,隔花共語,酒邊清興。問六郎、凝佇多時(shí),公不飲、俗幾甚。

江南意

明代高啟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

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

瞻六堂即事十首 其八

明代羅萬杰

閱物一雙醒眼,藏身數(shù)卷奇書。休言世事蕉鹿,輸與神仙蠹魚。

三代門。管蔡

唐代周曇

伊商胡越尚同圖,管蔡如何有異謨。
不念祖宗危社稷,強(qiáng)于仁圣遣行誅。

玉乳泉五首 其三

弘歷

秋氣澄石泉,凈呈太古鏡。不為整衣冠,堪因悅心性。

謾書 其二

宋代周邦彥

舊識(shí)回文譜,新諧遠(yuǎn)調(diào)謳。望歸朝對(duì)鏡,合飲夜藏鉤。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fēng)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