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韓元吉的詩 >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宋代]:韓元吉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fā)。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想起往日宮廷中的池苑,一聽到過去宮中的音樂,我立刻感到無限的凄涼之情。有多少當年梨園的曲調在里面,一聲聲,令我這白發(fā)老人實在難以回想往事所添的憂愁。

亂世之間,杏花也無處可逃,只有獨自依傍著荒野默默開放,沒有人欣賞和憐惜。只有御溝中的水聲,知道人心中的憂傷。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維被安祿山所拘,曾賦《凝碧池》詩。

池頭:猶池邊。

管弦:指管弦樂。

梨園:唐明皇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shù)百,亦稱梨園弟子。后泛指演劇的地方為梨園。

華發(fā):花白頭發(fā)。

御溝:皇宮水溝。

參考資料:

1、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1/1:第188-189頁

2、呂明濤,谷學彝編著 .宋詞三百首 .北京: 中華書局 , 2009.7:第189-190頁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試禮部尚書韓元吉,利州觀察使鄭興裔被遣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賀次年三月初一的萬春節(jié)(金主完顏雍生辰)。行至汴梁(時為金人的南京)金人設宴招待。席間詞人觸景生情,百感交集,隨后賦下這首小詞。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鑒賞

  這首小詞可謂字字哀婉,句句凄切,愛國情思通貫全篇。汴京原是宋朝故都,特別是上源驛原是宋太祖趙匡胤舉行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奠定宋朝基業(yè)的發(fā)祥地。可是經(jīng)過“靖康之變”,這兒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韓元吉來到這宋朝的故都,宋朝的發(fā)祥之地,江山依舊,人物全非,怎能不凄然飲泣?

  詞的上片運用了一個情境與它相似的歷史事件,抒寫此時此際的痛苦。據(jù)《明皇雜錄》記載,天寶末年,安祿山叛軍攻陷東都洛陽,大會凝碧池,令梨園子弟演奏樂曲,他們皆欷?#91;泣下,樂工雷海青則擲樂器于地,西向大慟。詩人王維在被囚禁中聽到這一消息,暗地里寫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宮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詩中描寫了戰(zhàn)后深宮的荒涼景象,表達了自己的哀苦心境。韓元吉此詞,在措詞與構思上,無疑是受到這首詩的影響。但它所寫的矛盾更加尖銳,感情更加沉痛。

  因為作者是直接置身于矛盾沖突之中,對心靈的震動更甚?!澳坛亍彪m是以古喻今,屬于虛指,而著一“舊”字,則有深沉的含義。偏偏就在這宋朝舊時“虜使迎餞之所”,聽到宋朝舊時的教坊音樂,“漢使作客胡作主”,整個歷史來了一個顛倒。這對于一個忠于宋朝的使者來說,該是多么強烈的刺激!上源驛的一草一木,教坊樂中的一字一腔,無不震撼著他的心靈,于是詞人不禁發(fā)出一聲感嘆:“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fā)!”這是一個從聲音到外貌的轉化,其中蘊含著復雜的心理矛盾,包藏著無比深沉的隱痛。因為這音樂能觸發(fā)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說“總不堪華發(fā)”。詞人以形象精煉的言語,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環(huán)境下復雜心理活動,手法是極其高明的。

  詞的下片,構思尤為巧妙。開頭兩句,既點時間,亦寫環(huán)境,并用杏花以自擬“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币蕴搸?,興寄遙深,其中隱有深刻的含義。所謂寫實,是指杏花在二月間開花,而汴京賜宴恰在其時。金人的萬春節(jié)在其中都燕山(今北京市)舉行慶典,韓元吉此行的目的地為燕山;其到汴京時間,當如前引陸游詩所云在二月中間。杏花無法避開料峭的寒風,終于在戰(zhàn)后荒涼的土地上開放了;詞人也象杏花一樣,雖欲避開敵對的金人,但因身負使命,不得不參與宴會,不得不聆聽令人興感生悲的教坊音樂。詞人以杏花自喻,形象美麗而高潔;以野煙象征戰(zhàn)后荒涼景象,亦極富于意境。而“無處避春愁”五字,則是“詞眼”所在。有此五字,則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與詞人產(chǎn)生形象上的聯(lián)系。此之謂美學上的移情?!耙盁煛倍?,雖從王維詩中來:“杏花”的意念,也可能受到王維詩中的“秋槐”句的啟迪,但詞人把它緊密地聯(lián)系實境,加以發(fā)展與熔鑄,已渾然一體,構成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藝術品。

  結尾二句仍以擬人化的手法,抒發(fā)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溝里水,本是長年流淌的。可是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破壞,早已阻塞干涸了。再也聽不到潺潺流淌的聲音。這在尋常人看來可能沒什么感覺,可是對韓元吉這位宋朝的使臣來說,卻引起他無窮的感愴,他胸中懷有黍離之悲,故國之思,想要發(fā)泄出來,卻礙于當時的處境。滿腔淚水,讓它咽入腹中。但這種感情又不得不抒發(fā),于是賦予御溝流水以人的靈性,說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詞人內心蘊有無限痛苦,怕聽到嗚咽的水聲會引起抽泣。這樣的描寫是非常準確而又深刻的。人們讀到這里,不禁在感情上也會引起共鳴。

韓元吉簡介

唐代·韓元吉的簡介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號南澗。漢族,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韓元吉詞多抒發(fā)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存詞80余首。

...〔 ? 韓元吉的詩(44篇)

猜你喜歡

枯魚過河泣

明代于慎行

福集豈無端,禍臻亮有由??蒴~過河泣,悔從鯨鱷游。

揚鬐出溟海,振翼徙炎洲。翻濤作風雨,噴浪成山丘。

晚秋登樓

宋代王同祖

獨上危樓望落暉。昏鴉歸處遠煙微。

湖光洗得秋容凈,爭奈江南雁又飛。

懷會稽

宋代錢昭度

斗牛星外翻成夢,巢鳥枝南略寄身。

越國荷花八百里,別來誰是采蓮人。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

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中秋賞月

宋代范純仁

碧落無云玉鑒飛,凈中毫發(fā)了能窺。光隨酒蟻斟銀榼,彩瑩歌人發(fā)瓠犀。

露重已從巾角墊,輪傾欲把斗杓攜。醉狂直好探蟾窟,安得陵空萬仞梯。

漢武

宋代劉筠

漢武高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