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馬致遠的詩 > 四塊玉·潯陽江

四塊玉·潯陽江

[元代]:馬致遠

送客時,秋江冷。商女琵琶斷腸聲??芍浪抉R和愁聽。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四塊玉·潯陽江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送客人走的時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會彈唱著送別的曲調,讓人分外感傷。她可曾知道我在和著愁緒傾聽。月亮已掛上了天空,酒意已濃,客居的人猛然驚醒。

注釋

四塊玉:曲牌名。入“南呂宮”。小令兼用。定格句式為:三三七、七、三三三。

冷:凄冷,蕭條。

商女琵琶:此處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連,連同。

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濃。

醒:醒悟,覺醒。

四塊玉·潯陽江創(chuàng)作背景

  自從《琵琶行》問世后,凡路經潯陽江的文人墨客都會情不自禁的懷念起一度貶謫江州的唐代詩人白居易,這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更使久滯下僚游宦他鄉(xiāng)的馬致遠產生了真切的共鳴。元朝大德年間,詞人隱居之時路徑此地時懷古傷今,借他人之事悲自己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曲子。

參考資料:

1、關漢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第83頁

四塊玉·潯陽江鑒賞

  “送客時,秋江冷。商女琵琶斷腸聲??芍浪抉R和愁聽?!鄙锼世是镌?,江濱送客,以酒餞行,歌女彈著送別的曲調,牽引出作者萬般的離愁別緒,和著愁緒傾聽著這斷腸的曲調,時問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見當年唐朝詩人白居易貶謫江州時,潯陽江頭夜送客,寫下《瑟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臨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對此詩產生了真切的共鳴。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筆,也是整篇的高潮,雖言“客”醒,實則主人和客人都己醒來。明寫從酒中清醒過來,暗指作者從宦游生涯中醒來,產了強烈的隱歸山野之心。一個“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識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無多大意義,只有隱歸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應該選擇的道路。

  詞人把自己的經歷、感受融迸了對歷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產生的矛盾心情,這也是元代下層文人的普遍情緒。

  本首小令懷古傷今,雖然篇幅較短,但辭句清淡,韻味悠長,與自居易的《琵琶行》一脈相通,表現出略帶憂傷的官場失意情思。

馬致遠簡介

唐代·馬致遠的簡介

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 馬致遠的詩(106篇)

猜你喜歡

觀物、觀我八首 其六 老

陳肇興

不信人生果是浮,茫茫今古一川流。繁華過眼都春夢,兒女催人到白頭。

藥鼎丹爐供事業(yè),桐鞋竹杖傲王侯。香山圖畫洛中宴,一樣婆娑醉未休。

寄詩(一作絕微之)

唐代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酬李寄軒

釋智愚

寄傲知何所,行藏匪一軒。

究心無別旨,鳴道有來源。

山中九日

郭印

信馬幽尋慣,重陽未及家。

清游貪翠巘,素約負黃花。

贈秀卿 其四

清代孫原湘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

夢雨愿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看。

方洲八景八首 其二 杏圃朝霞

明代張寧

春深花正開,天晴海初曙。霞光云際來,艷色溢蓬宇。

明明碎錦坊,淡淡秋容圃。聊因旦晚歡,妍麗安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