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馬致遠(yuǎn)的詩 > 撥不斷·嘆寒儒

撥不斷·嘆寒儒

[元代]:馬致遠(yuǎn)

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且看了長安回去!

撥不斷·嘆寒儒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可嘆那貧寒的讀書人,白白地讀了那么多的書,讀書必須要題字在橋柱。即便題柱后乘坐上了駟馬車,可乘了車又有誰能像陳皇后那樣重金求買《長門賦》?先到長安看看,就回鄉(xiāng)去吧!

注釋

寒儒:貧窮的讀書人。

謾:徒然,枉自。

須索:應(yīng)該,必須。

題橋柱:司馬相如未發(fā)跡時,從成都云長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橋橋柱上題云:“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此橋。”

《長門賦》: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退居長門宮,聞司馬相如善作賦,以黃金百斤請其作《長門賦》,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動,陳皇后復(fù)得寵。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45

撥不斷·嘆寒儒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生活的時代缺乏賞識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這個理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作者作此由慨嘆讀書無用、求取功名的艱難,決定歸隱是最好的歸宿。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45

馬致遠(yuǎn)簡介

唐代·馬致遠(yuǎn)的簡介

馬致遠(yuǎn)

馬致遠(yuǎn)(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yuǎn),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yuǎn)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dāng)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dāng)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 馬致遠(yuǎn)的詩(106篇)

猜你喜歡

閏月三日即事

宋代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雜詩 其二

清代鄒堯廷

巖疆?dāng)?shù)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xí)成俗。

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yán)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fù)民牧。

洞山十詠 其八 透瓶泉

元代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呈孫東美

宋代韋驤

露氣侵簾幕,蕭然夜已分。括囊停較藝,倚幾重論文。

邂逅成相際,從容慰所聞。溪船行各去,回首只秋云。

觀禊帖有感三絕

宋代范成大

寶章薶九泉,摹本范在世。

白鵝滿波間,誰識腕中意。

贈徐道沖

清代陳恭尹

雍喈聲已滿朝陽,雛鳳今看起后行。繼世才名徐孝穆,慰親詞賦魯靈光。

楝花風(fēng)里過三楚,荔子香時到五羊。車轍肯來尋負(fù)郭,老生頭白尚能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