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寄淮南友人

寄淮南友人

[唐代]:李白

紅顏悲舊國,青歲歇芳洲。

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游。

海云迷驛道,江月隱鄉(xiāng)樓。

復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

寄淮南友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都市里的那個紅顏知己為我而悲傷,我正青春年少,游謁四海,棲息在芳洲。

等不到金門的詔書,空持寶劍海內(nèi)周游。

海上的烏云迷失了驛道,江上明月也落下故鄉(xiāng)的高樓。

如今又來淮南作客,因為遇到幽靜高潔的桂樹而淹留。

注釋

紅顏:年輕人紅潤的臉色。杜甫詩:“紅顏白面花映肉?!?/p>

春歲:指天寶七年春,與白毫子游歷八公山。

金門詔:金門,漢宮門。這里指代朝廷。金門詔,即皇帝詔書。

寄淮南友人鑒賞

  這首五言律《寄淮南友人》可視為《白毫子歌》的姊妹篇。李白在八公山中尋仙不遇,但在淮南盤游的日子,卻給他留下美好的記憶。他對友人說,他有幸做了一回淮南客人,并飽覽了八公山勝景仙跡,對滿山桂花飄香尤為嘆賞,因以盤桓日久而忘歸。

  在這首詩中,李白透出了自淮南返回梁宋故國、重新開始書劍飄零的生涯的抑郁心情。首句“紅顏怨歸國,春歲歇芳洲”,是個倒裝句,說他春天去淮畔芳洲游憩歸來后,自己才感到一種失落與隱怨。何以如此?“不得金門詔,空持寶劍游”。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詩人雖向往自由自在的山川游歷,卻并未斷絕仕途之念的矛盾心態(tài):他熱烈地追求自由與超脫,同時又希望重新得到大唐天子的重用。他仿佛對友人說,我又開始云游天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海云迷驛道,江月隱鄉(xiāng)樓”即為這次游蹤的記錄與傳照,運用了對偶修辭手法,整齊美觀,音律和諧。詩的末尾又回到春天作客淮上的樂事上來,一個“忽”字,很傳神地反映了詩人行蹤飄零的羈旅生涯。一個因字,表現(xiàn)詩人本放浪不羈,卻因八公山中生機勃發(fā)的滿眼桂樹而難以自已的浪漫情懷。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會陳亨父

明代顧璘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yǎng)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里一開襟。

云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嘆浮沉。

詠物二十四首

清代周凱

胎生聞說有鯊魚,多少鯤鮞出尾閭。入腹依然容乳哺,此中空洞定何如。

郊行即事

清代王兆升

奉命籌軍國,非關(guān)玩物華。新涼猶未至,馀暑正方賒。

鳴騎依殘渡,行旌帶晚霞。無勞呵殿急,恐警野人家。

詠三友花

清代孫元衡

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銀盤。

繡成翠葉為紋巧,蒂并叢花當友看。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干。

偈頌五十一首

釋道沖

摩竭提國,親行此令。

盡大地人,喪身失命。

句 其二

宋代胡叔豹

先生只此在山中,莫道云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