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

[宋代]:楊萬里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傷春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黃庭堅的詩歌將宋詩的發(fā)展推向了高峰,體現(xiàn)了一代特色。但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點(diǎn)鐵成金”、“奪胎換骨”的作詩主張卻忽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萬里為“誠齋體”詩歌作為對江西派的一種修正,是有其積極意義的。而這首詩便是“誠齋體”的典型作品。

參考資料:

1、蒙萬夫.千家詩鑒賞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傷春鑒賞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zhuǎn)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fù)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fēng)。第三句點(diǎn)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fù)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fù)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fā)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

  楊萬里在《荊溪集自序》中談到自己寫詩時,曾說:“步后園,登古城,采擷祀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xiàn)余詩材。蓋麾之不去,前或未應(yīng),而后者己迫?!痹谒磥?,平日所見所聞及所感似乎無不可以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材料,這和江西派“閉門覓句”,講究“無一字無來處”,“雖只字半句不輕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誠齋體”也有其弊?。河捎趯懽鞅容^“隨便”,有些詩藝術(shù)概括不夠,境界不高,社會意義也不大。此首可以說是個典型。

楊萬里簡介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猜你喜歡

新燕

宋代趙公豫

養(yǎng)成羽翼在雕梁,掠水穿花技本長。舌口瀾翻驚午夢,好風(fēng)吹到竹方床。

齊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階步歌

兩漢佚名

皇皇我后,紹業(yè)盛明。滌拂除穢,宇宙載清。允執(zhí)中和,以蒞蒼生。

玄化遠(yuǎn)被,兆世軌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

自太湖至省宿茶鋪嶺

明代王澤

缺月耿初夕,荒寒野店開。松聲一枕落,茅屋萬山堆。

愁豈掃能去,春還遲不來。思親今夜夢,已近半程回。

云溪雜詠

郭印

林園無俗物,滿目是瑯玕。

非霧晝?;?,不見夏亦寒。

題白龍洞

宋代趙蕃

流水疏梅我有詩,偶來重見雪離披。

五年不蹋常山路,咫尺寧乖一赴期。

宮詞

宋代宋白

律管飛灰報早春,壽陽梅淡落香煙。

詞人競進(jìn)新詩入,俊思無過白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