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舜欽的詩 > 淮中晚泊犢頭

淮中晚泊犢頭

[宋代]:蘇舜欽

淮中晚泊犢頭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陰云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吭诠排f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注釋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zhèn),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nèi)。

春陰:春天的陰云。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淮中晚泊犢頭創(chuàng)作背景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秋冬之際,詩人被政敵所構(gòu)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zhèn)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淮中晚泊犢頭鑒賞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nèi)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xiàn)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wěn)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guān)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蘇舜欽簡介

唐代·蘇舜欽的簡介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 蘇舜欽的詩(8篇)

猜你喜歡

送朱仲文運干還蜀 其二

宋代王十朋

君歸應(yīng)過無喧室,我夢遙馳無隱齋。帶得江山在詩卷,種成楊柳系離懷。

定先春到夔門里,莫遣音疏霅水涯。故舊相逢倘相問,為言老欲乞殘骸。

洪城沈運干新園三首

宋代程公許

花壓墻頭柳映門,紅城一曲沈家園。

意行自與春風約,休問新亭賣酒喧。

寄中書洪益中夢菊先生四首 其三

明代曹義

望入天臺客路長,江云野樹思茫茫。別來每嘆光陰速,屈指于今巳十霜。

叱馭庵

宋代劉克莊

所立未如溫太真,詎宜跬步暫忘親。

乃知峻坂驅(qū)車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舟次清口 其一

宋代黃裳

海岱東西六轉(zhuǎn)春,投閒休說去思人。此方緣盡回頭處,別有仙源可出塵。

社日兩篇 其一

唐代杜甫

九農(nóng)成德業(yè),百祀發(fā)光輝。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