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王勃的詩 > 對酒春園作

對酒春園作

[唐代]:王勃

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

陜水牽長鏡,高花送斷香。

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閱年光。

對酒春園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丟了官,從官舍來到山閣;在山閣里我拿起酒對著一座橋來喝。

窄窄的水流,很像拉著一個長長的鏡子;從高處落下來的花,送來了一陣一陣的香味。

很多很多的黃鶯鳥叫得像唱歌一樣,有幾個蝴蝶在這里很有次序地飛舞。

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色正催人多喝幾杯,正叫人不要空空地盯著自己的年歲而還想有什么別的計較!

注釋

投簪:丟下固冠用的簪子。同“抽簪”,比喻棄官。

山閣:依山而筑的樓閣。

河梁:河上的橋梁。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p>

長鏡:長的鏡子。形容狹長的水面。

高花:高枝上的花。

斷香:陣陣香氣。

閱:觀賞。一作“惜”。

年光:春光。

參考資料:

1、聶文郁.王勃詩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27-129

2、倪木興 選注.初唐四杰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1:33

對酒春園作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應(yīng)是詩人被唐高宗下令斥出沛王府(669年)之后不久的作品。詩人廢職棄官后,在園林中看到春天美景后述之以詩,描繪了鶯歌燕舞、繁花似錦的春天風(fēng)光,并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和回歸自然后的喜悅心情。

參考資料:

1、聶文郁.王勃詩解.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27-129

2、楊曉彩,姜劍云 解評.王勃集.山西:山西古藉出版社,2008:35-36

對酒春園作鑒賞

  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安排合理,描寫細膩,充滿情趣。

  首聯(lián)敘述詩人迫不及待亟欲回歸人自然和回歸后的形象:“下山閣”、“攜酒對河梁”。額聯(lián)具體寫詩人見到的美景,寫河水、花香,這是靜態(tài)描寫。頸聯(lián)寫動態(tài)景物,寫鶯歌燕舞,有聲有態(tài)。兩聯(lián)動靜結(jié)合,抓住春天景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寫出它們的勃勃生機,流露出詩人喜悅輕松的心情。如同謝朓詩句“香風(fēng)蕊上發(fā),好鳥葉間鳴”(《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一樣清新優(yōu)美。尾聯(lián)抒發(fā)詩人的陶醉之情,與首聯(lián)呼應(yīng)。

  詩人尤其擅長調(diào)用多種感覺從多方面描寫春天的景物。額聯(lián)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寫春水、花香,頗似宋代王安石詩中的意境“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撓各占春”(《北陂杏花》)。但“長鏡”、“斷香”充分展示出春水和花香的特點,比王安石的詩句寫得更細膩傳種,角度更新穎。頸聯(lián)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寫春天的鶯歌燕舞,恰似杜甫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生機盎然,其樂融融。

  此詩筆致疏朗,色彩明麗,詩人的興致、感觸通過景物表現(xiàn)出來,情趣盎然,淋漓盡致。

王勃簡介

唐代·王勃的簡介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 王勃的詩(86篇)

猜你喜歡

太息

明代薛始亨

先生玉貌自非庸,義士能辭賣塞封。斜日坐隅占鵩鳥,渾天丸發(fā)驗銅龍。

顏衰漫指吳門練,醴去羞將楚市舂。碧簡誰窺蝌蚪字,綵毫曾向夢中逢。

寄樂天

唐代元稹

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
直到他生亦相覓,不能空記樹中環(huán)。

燭影搖紅 除夕

清代徐釚

隔歲東風(fēng),預(yù)欺旅鬢添華發(fā)。屠蘇傳遍,守蘭缸、怎得消愁法。

料是紅閨早掩,訴燈花、向伊難說。除非好夢,歸去相尋,不教閒殺。

和子山春日雨中書事見寄

宋代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fēng)雨何事相淹留。

濕水謠

宋代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zhàn)不還。

嚴公解相還豫章追送淞陵作三首 其一

明代皇甫汸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yōu)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

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yīng)熟,散金惟欲會鄉(xiā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