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可久的詩 > 清江引·春思

清江引·春思

[元代]: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xì)清明后。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清江引·春思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后細(xì)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釋

門外柳:暗寓見柳傷別。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別。

雨細(xì)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句意。

能消: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能消,能禁受。

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讓人憔悴消瘦。作者《慶宣和·春思》:“一架殘紅褪舞裙,總是傷春。不似年時鏡中人,瘦損,瘦損!”可與此句互相參照。

參考資料:

1、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頁 .

2、宋海峰 .元曲三百首鑒賞詞典 :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年 :131頁 .

清江引·春思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小令寫在清明時節(jié),寫的是思婦在春殘雨細(xì)的時候,想到美好的青春隨著時光消逝,而遠(yuǎn)方的游人卻遲遲還未回來,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fā)那好天良夜的情景。

參考資料:

1、王波 .元曲三百首解析 :同心出版社 ,2011年 :206頁 .

清江引·春思鑒賞

  這支有名的小令,是寫思婦在春殘雨細(xì)的時候,想到韶華易逝,游子未歸,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fā)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兩句,都不著痕跡地化用了唐人的詩句?!包S鶯亂啼門外柳”,是寫思婦,是從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春怨》的詩意點染出來的。意思是說,她正想在那里“尋夢”,讓那千種情思、萬般繾綣在夢里得到滿足,可那“不作美”的黃鶯,好像故意為難似的在門外亂啼,使人不能成眠,無法在夢里補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坝昙?xì)清明后”,是寫行人,是思婦魂牽夢縈的對象,是從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句意中濃縮出來的。妙在思婦被黃鶯喚起,不是埋怨行人誤了歸期,而是關(guān)心游子在陰雨泥濘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況,這就進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作者在這里引用唐人的詩句,有撮鹽入水之妙。

  “能消幾日春”二句,是雙承上面兩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婦禁受不起幾番風(fēng)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樣受不了離愁的折磨了。這句話也是從辛棄疾的“要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的詞意中點化出來,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的悵然無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損,長此下去,如何是好呢?這里著一“又”字,說明這樣的兩地相思,已經(jīng)不是破題兒第一遭了。這跟作者的“總是傷春,不似年時鏡中人,瘦損!瘦損!”《慶宣和·春思》乃同一機杼。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屬不凡,下筆如有神助。

  曲的頭部和腹部,寫得如此婉麗清新,結(jié)語須是愈加精彩,愈著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繞梁”的藝術(shù)效果。所以“詩頭曲尾”,古人是極為重視的。王驥德說:“末句更得一極俊語收之,方妙”《曲律·論尾聲》。曲論家之所以不憚其煩,來總結(jié)曲的末句的藝術(shù)經(jīng)驗,說明它是關(guān)系到曲的成敗的。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語,就結(jié)得響亮,饒有余味。它既照應(yīng)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幾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種種原因,又給讀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因為梨花是春光已老的象征,她隔看小窗,看到梨花凋零,春事闌珊,而遠(yuǎn)人未歸,閑愁無既,于是只好用酒來解除胸中的愁苦。病酒,就是傷了酒。讀到這里,使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馮延巳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和李清照的“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的詞意來。作者正是在這樣的詞情和意境的基礎(chǔ)上,在曲尾對曲的整個意境作了很好的概括和創(chuàng)造,這才使人感到“言簡而余味無窮”。

張可久簡介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yuǎn),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yuǎn),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

猜你喜歡

減字木蘭花 其二 壽隱士

兩漢佚名

一丘一壑。野鶴孤云隨處樂。篆帶紗巾。且與筠莊作主人。

高山流水。指下風(fēng)生千古意。壽慶年年。長在新秋六日前。

金谷懷古

唐代杜牧

凄涼遺跡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
綺羅魂斷玉樓空。往年人事傷心外,今日風(fēng)光屬夢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無窮。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二首 其一

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yuǎn),青眼幾人存。

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南岳道中二首

宋代汪元量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

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xiāng)。

點絳唇 寄興

明代曹溶

斜掩紅窗,影迷前日桃花路。送春三度,只有人如故。

瘦減腰圍,每被征衫訴。歸心誤,雨聲深處,江上扁舟暮。

偈五首

宋代釋覺阿上

{賢貝換玉}拳下喝少賣弄,說是說非入泥水。

截斷千差休指注,一聲歸笛啰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