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馨香餅餌鑒賞
宦海沉浮,恰如海的潮漲潮落,永無停息。尤其是在調(diào)遷頻繁卻無法擔當大任、壯志難酬時,其落寞的心情更為沉重。此詞抒寫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起筆三句敘事: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里閑云?!伴e云”也顯出一股輕松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郁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閑云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xiāng)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閑適,而較為復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著涼意的熱燥,使人并不好受。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xiàn)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過片寫雨后情景?!澳壶f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睒O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耙粓F”,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xiàn)出來。所以下面說:“癡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jié)序便又推移了。這句是從蘇軾的《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鞭D(zhuǎn)化而來。表達出作者此時的情緒底蘊:他是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癡區(qū)騃女”作反襯,益發(fā)顯得悲涼。
吳潛簡介
唐代·吳潛的簡介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fā)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diào)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 吳潛的詩(493篇) 〕猜你喜歡
醉蓬萊·望秋高梨嶺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