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

[魏晉]:陶淵明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

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

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wèi)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

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

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止酒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家住在城市附近,逍遙自得十分悠閑。

閑坐在高樹濃陰之下,散步也只在柴門里邊。

好味道不過是園中的葵菜,大高興也只有稚子承歡。

平生不肯停止飲酒,停止飲酒將會心里悶煩。

晚上停飲就不得安睡,早上停飲就起床遲延。

天天都想停止飲酒,停止了氣血經(jīng)脈將會虛孱。

只知道停止飲酒就不快樂,不知道停止了好處多端。

開始覺得停止飲酒是件好事,今天才真正與酒絕緣。

從此一直這樣停止下去,將停止在扶桑樹生長的水邊。

清朗的臉容停止在年輕的模樣,何止一千年一萬年。

注釋

止酒:停止飲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處。

閑:閑靜。止:句末助詞。一說閑止即閑居,家居無事之意。

蓽(bì)門:猶柴門。蓽,同“篳”,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的籬笆或其他遮攔物。這兩句是說,坐歇在高樹蔭下,步行限于柴門之內(nèi)。

止園葵:只有園中的葵菜。

大懽(huān):最大的歡快、樂趣。止稚子:莫過于和幼兒在一起。懽:同“歡”。

營衛(wèi):氣血經(jīng)脈與御病機能。中國古代醫(yī)學(xué)認為營和衛(wèi)是維持、調(diào)節(jié)人體機能的兩大要素。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生化血液,營養(yǎng)周身的作用。衛(wèi)指人體抗御病邪侵入的機能。止:止酒。不理:不調(diào)理,不調(diào)順。

將止:將到。扶桑涘(sì):指神仙所居之處。扶桑:古人認為是日出之處。涘:水邊。

清顏止宿容:謂停到清癯的仙顏代替舊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樣。

奚止:何止。祀(sì):年。

參考資料:

1、龔 望.陶淵明集評議.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11:69-70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止酒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于東晉元興元年(402年),為陶淵明閑居時所作,當時陶淵明三十八歲。此詩與《和郭主簿二首》創(chuàng)作時間相近。這時陶淵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見優(yōu)裕的底子。估計是親人再三勸其戒酒,陶淵明也“決心”戒酒,便寫了此詩。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止酒鑒賞

  陶淵明可以辭官,可以守窮,但不可一日無酒,飲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對于他來說,停止飲酒將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淵明卻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說明自己對于酒的依戀和將要戒酒的打算。詩中每句用一“止”字,讀來風(fēng)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調(diào)。

  這首詩大意并不難懂,總體來說是因為飲酒傷身,要“止酒”(戒酒)罷了。但這首詩的“止”字解釋起來還真麻煩,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釋,“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好味止園葵,大歡止稚子”這四句就解釋不通了?!爸埂惫糯€有一個意思,就是“止于”,說得直白點,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蔭”“蓽門”“園葵”“稚子”就是都淵明樂意停留在這上面了。但按這個意思解釋后面“止酒”又解釋不通了。因為“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這兩句明顯是說“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對自己又好處”??磥磉@篇中的“止”字,還是前后分成兩個意思的。

  另外,這首詩在形式上有個特點,每句都帶一個“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測此體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體,就應(yīng)該有所留傳。但在陶淵明此詩之前,又沒有例子流傳下來。這未免讓人對朱自清的推測難以信服。清代陳祚明和吳瞻泰都認為這種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寫法是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說,此前已有此體,陶也當是此體較早的作者之一。當然這種寫法被后人發(fā)揚廣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賀雙卿,有一首《春從天上來·餉耕》,就是這種詩詞極至。

陶淵明簡介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 陶淵明的詩(216篇)

猜你喜歡

題遺直軒

宋代余淳禮

二蘇翰墨仙,同謫百蠻里。

時有田舍翁,結(jié)茅住行李。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jié)公挽詞三首 其三

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導(dǎo)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曉發(fā)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

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fā)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jīng)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遣興

元代貝瓊

我住云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zhí)渡嫌巍?/p>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白髭嘆

明代王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時初見之,妻子殊為驚。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復(fù)嗟。

荷池小立

宋代楊萬里

點鐵成金未是靈,若教無鐵也難成。

阿誰得似青荷葉,解化清泉作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