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韋應(yīng)物的詩 >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

[唐代]:韋應(yīng)物

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鐘時。

野泉幾處侵應(yīng)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離別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邊沙地樹少人稀,

滿腹離愁又被晚鐘勾起。

野泉侵路不知路在哪,

不遇山僧誰解我心疑。

注釋

從叔象: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韋氏逍遙公房有韋象先,為韋希仲子,乃韋應(yīng)物之上一輩。疑“從叔象”指韋象先,詩題中漏略“先”字(參考傅璇琮先生考證)。

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鑒賞

  孤零零的樹木,易變易逝的沙灘,人跡稀少的水邊路。在這樣一個僻靜孤寂的境界,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惆悵和對渺茫前途的憂慮。晚鐘聲中,似乎身與心都迷失了,何去何從,他只有將解脫的希望寄托在山僧身上:山僧既熟悉世間路,亦熟悉出世路;既能指點迷津,亦能指點迷人。韋應(yīng)物該詩以日暮送別于沙際路的特定時間、地點與事件,將心中郁結(jié)的愁思流露了出來。盡管這本非禪境,但煩惱即菩提,煩惱泯處乃生智慧蓮花。迷途上他對山僧的選擇,將會是解悟的契機。

韋應(yīng)物簡介

唐代·韋應(yīng)物的簡介

韋應(yīng)物

韋應(yīng)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fēng)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 韋應(yīng)物的詩(487篇)

猜你喜歡

山中有懷侯姊丈參戍

明代于慎行

魯國諸生舊有文,又從投筆際風(fēng)云。王孫盡自迷歸路,卿子誰知號冠軍。

櫪上驊騮天廄馬,帳前鼓角羽林群。同時年少還相憶,曉月山城更夢君。

臨江仙 其一

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

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

鷓鴣天 佳人

兩漢佚名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將何物斗輕盈。雪因舞態(tài)羞頻下,云為歌聲不忍行。

螺髻小,鳳鞋輕。天邊斗柄又斜橫。水晶庭柱琉璃帳,客去同誰看月明。

蘭亭故居

宋代王邁

弭節(jié)稽山樂事多,舊聞一一入搜羅。

臥薪伯業(yè)今何在,喬木家聲久不磨。

贈賈收處士十韻

宋代劉季孫

君家霅溪上,日食霅溪魚。無錢買釣艇,貌古常有馀。

遇人喜談笑,貰酒日不虛。浩歌出塵表,白鳥來徐徐。

游萬松山寺

宋代陳良貴

墨水東馳一鑒懸,隔江幽趣浩無邊。閒憑古剎峰千點,遠望春波水滿田。

野客到時鷗自狎,禪僧定后鶴初旋。重尋未有三生約,一笑歸來月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