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周頌·天作

周頌·天作

[兩漢]:佚名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周頌·天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民眾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子孫永保這地方。

注釋

作:生,造就。

高山:指岐山,在今陜西岐山東北。

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模洪_荒墾田。

作:治理。一說始。

康:安康。

徂(cú ):往,指百姓來歸附。

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保:守住。

周頌·天作創(chuàng)作背景

  《周頌·天作》是周頌中少有的提及具體地點(diǎn)的作品(另一篇是《周頌·潛》),它寫出了岐山?!睹娦颉氛f它是“祀先王先公”,朱熹《詩集傳》則指為“祭大王之詩”,都認(rèn)為祭祀的對象是人。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引季明德語,認(rèn)為是“岐山之祭”,即《周頌·天作》的祭祀對象是岐山。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47-748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51-652

周頌·天作鑒賞

  這是一首歌頌周太王古公亶父開創(chuàng)岐山基業(yè)以及周文王業(yè)績的短樂章。“天作高山”,強(qiáng)調(diào)上天賜予岐山這塊圣地。周人重視天賜,視為吉祥,連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載,天作之合?!保ā洞笱拧ご竺鳌罚┨熨n岐山之后,在這根據(jù)地上積蓄力量尚須人為,詩中便主要寫這一過程。之所以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yàn)樗麄兇_實(shí)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滅商雖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時(shí)已顯示出周將代商的必然趨勢,商紂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緩而無法阻遏這一歷史發(fā)展。岐山圣地經(jīng)營到周文王之世,已為周武王積蓄了足以滅商的雄厚實(shí)力,包括姜尚這樣足以輔成偉業(yè)的賢臣?!坝幸闹小?,分明是先王開創(chuàng)的一條通向勝利之路。

  這首短詩,多人對其中個(gè)別字眼有不同的解讀。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們造起房屋;有人解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開創(chuàng)偉業(yè)。如“康”,一解為安定,安康;一解為賡,繼承,繼往開來之意。此所謂詩無達(dá)詁,見仁見智也。

  《周頌·天作》一詩將對圣地、圣人的歌頌融為一體,著力描寫積蓄力量的進(jìn)程,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其文筆猶如大河滔滔,飛流直瀉,既顯莊嚴(yán),又富氣勢。短短七句,有如此藝術(shù)效果,可見詩歌作者的大手筆。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懷賢詩·韓學(xué)士菼

清代徐元文

矯矯韓學(xué)士,高視薄浮壒。寡慮泊無營,立言道所賴。

痛飲非徒然,寄賞不在外。物情任回遹,攬古意自泰。

酒泉子 春夜

清代吳綺

花影夭邪,晴月照人今夜。羅窗半展淚痕斜,有些些。

巫山欲夢楚云遮,繡被香寒宮麝。隔墻聞響七香車,是誰耶。

詩偈 其一五九

唐代龐蘊(yùn)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

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瀟湘八景圖為鎦養(yǎng)愚賦 其五 平沙落雁

元代凌云翰

相逐云間侶,翩翩落遠(yuǎn)沙。晚風(fēng)吹不斷,愛此一行斜。

謝巖起惠支頤二首 其二

宋代韋驤

引髭聊試頗安然,正好憑依學(xué)坐禪。兒女環(huán)觀齊指笑,朱顏猶未怯雙蓮。

過高郵柬董編修

明代陳璉

天上歸來樂事多,慈闈納慶鬢雙皤。綵衣喜制錦繡段,春酒香浮金叵羅。

光見珠湖曾應(yīng)識,名題虎榜舊登科。相逢政好論衷曲,奈此匆匆別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