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元好問的詩 >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金朝]:元好問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古往今來北邙山下的道路,黃塵滾滾不知老盡了多少英雄。人生常有怨恨就像那流水常年向東。郁抑的情懷能和誰說,放眼把空中的歸雁遠送。

舉世顯赫的功名有什么用,過去實在是錯怪了天公。放聲高唱一曲飲酒千鐘。男兒行事處世就應如此,不要計較什么窮困亨通。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diào)小令,字數(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孟津: 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縣東,洛陽東北。

北邙(máng)山:即邙山,在洛陽北,黃河南。王公貴胄多葬于此。

黃塵: 指歲月時光。

幽懷: 隱藏在內(nèi)心的情感。

底:何,什么。

浩歌: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鐘: 同盅。

行處: 做官或退隱。

窮通: 窮困與顯達。

參考資料:

1、潘天寧.千家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第245-246頁

2、曹明綱. 元明詞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頁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作于金元光元年(1222年),元好問時年33歲。他于前一年中進士,雖有志于世,以氣節(jié)自許,無奈蒙古南侵,邊疆日蹙,紀綱大壞,亡征已見。當國者無意恢復,只圖茍安。理想與現(xiàn)實、希望與失望,交織胸中,于是有這首述懷之作。

參考資料:

1、林邦鈞.宋詞:天地出版社,1997年:第329頁

臨江仙·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鑒賞

  該詞上片以回顧歷史起句,攏“今古英雄”于筆端,詞人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歷史長河,寫出了滔滔不盡、起伏跌宕的痛惜與感傷?!斑h目送歸鴻”的意象,動靜結合,相輔相成,動的是歸鴻的悠悠遠去,靜的是詞人凝重的望眼;飛去的是天空的鴻雁,攪起的是滿腔的幽怨。該詞描繪出了一幅凄涼而又充滿美感,諧調(diào)而又扣人心弦的畫面。鴻雁飛,鴻雁歸,人將何處回?詞人的感情隨著這激蕩人心的畫面盤旋彌漫,感人至深。

  下片強壓“長恨”浩歌放飲的意象,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寬解,詞人的郁憤欲蓋而彌彰,顯得蘊藉而深遠,更加揮之不去,難以擺脫。詞人身處江河日下的時代,又遭“莫須有”的詰難,心中的郁憤自不待言。詞作通過描寫闊大的意象,以遼闊顯蒼涼,以浩歌掩感傷,詞人內(nèi)心的矛盾與痛苦可想而知。

  全詞開篇寫景,景即眼中所見:北邙山上的墳墓;黃塵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飛秋南歸的大雁以及日日奔騰的東流水,景物選取由近及遠,然后由寫景轉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惆悵,因此詞人低吟出“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詞句。再由抒情轉入下片的議論:對人生短暫的無可奈何和對未來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吧w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笔窃~人縱觀自然及人事滄桑,感情經(jīng)過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結論,不無哲理意義,它涵了封建社會大多數(shù)讀書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體味,起到了一種生活教科書作用。

元好問簡介

唐代·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 元好問的詩(549篇)

猜你喜歡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

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

相思。北來音信稀。

送彭稚修之蘭溪文學并寄胡元瑞

歐大任

一氈南去客為星,自愛名山手勒銘。叱石洞門含雨白,擷蘭溪色入船青。

綵毫蚤擅詞人賦,絳帳今傳博士經(jīng)。何可鴟夷無爾輩,濁醪應到子云亭。

送寬堂赴南外判宗

宋代釋居簡

教欲明南國,無如小召公。塤篪后先奏,魯衛(wèi)古今同。

特操銀潢遠,清班玉筍空。洛陽潮雪外,腳腳是華風。

詠懷古跡五首 其四 桂陽

明代陳子升

廣郡延袤古桂陽,郡人不省是維桑。換鹽忽漫逢賓客,食藕因思制楚裳。

天下幾州真刺史,我來一度舊劉郎。而今不作看花恨,消息王孫草盡芳。

以金沙酴醾送公壽

宋代黃庭堅

天遣酴醾玉作花,紫綿揉色染金沙。

憑君著意樽前看,便與春工立等差。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

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

擊缽詩無敵,連環(huán)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