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鄧廷楨的詩 >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清代]:鄧廷楨

關(guān)河凍合梨云,沖寒猶試連錢騎。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

披氅重來,不分明出,可憐煙水。算夔巫萬里,金焦兩點,誰說與,蒼茫意?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而今剩了,低迷魚艇,模粘雁字。

我輩登臨,殘山送暝,遠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瓊瑤碎。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鄧廷楨因曾隨林則徐參與虎門銷煙,被誣削職,次年遠戍伊犁。從詞人在長江下游追憶自己昔年禁煙抗英壯舉的敘述來看,此首詞應(yīng)創(chuàng)作于他被革職之后,流放伊犁之前。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鑒賞

  本詞開篇切題,由雪而起。關(guān)山河川,冰封萬里,聳起的林木如同梨樹白花滿枝?!袄嬖啤奔蠢婊ㄔ?,語出《墨莊漫錄》中所引唐代詩人王建《夢看梨花云歌》中“薄薄落落霧不分,夢中喚作梨花云”一句,原指夢中恍惚所見如云似雪的繽紛梨花,后世文人常用以摹狀雪景?!斑B線騎”即古代名馬“連線驄”,因其毛色深淺斑駁而稱,此處為押韻而改,即指駿馬。詞人冒雪“沖寒”跨馬馳騁,迸發(fā)出胸中一腔難以抑制的不平之氣。此番登上大觀亭,原為舊地重游。初到此地時,正值黃梅時節(jié),詞人憑倚高欄,耳中所聞,惟有一片雨聲,令人困倦。如今重到此地,霧靄迷蒙,煙水障目,依然無法使詞人敞開胸懷。隨后深入一筆:“算夔巫萬里,金焦兩點,誰說與,蒼茫意?”“誰說與”即“與誰說”。整句的意思是:從遠處長江中游的夔門、巫峽到近處長江下游的金山、焦山,神州江山,腹地受侵,而詞人心中的憂思和迷茫無人可訴?!八恪弊忠庵^反復(fù)、費神地尋思。寫出了詞人找不到知音、得不到理解的悲哀和痛苦。其實這又何嘗不是詞人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怨責(zé)?

  “卻憶蛟臺往事,耀弓刀,舳艫天際”,“蛟臺”在今廣東虎門附近;“舳艫”是船頭和船尾的合稱,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隊。詞人追憶自己當年與林則徐在虎門協(xié)力禁煙,多次率領(lǐng)艦隊抗擊英國侵略者?!耙?,舳艫天際”便是描繪當時的戰(zhàn)斗場景。著一“耀”字,表現(xiàn)出中華正義之師的威風(fēng)與豪氣,也明白地道出作為主要指揮者之一的鄧廷楨以此壯舉為驕傲的光榮感。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往事,如今眼前只剩下江上迷離的漁船和天邊模糊的雁群,因為詞人已被革職,已經(jīng)遠離了前線,不能再橫槍勒馬,為國效力。此刻他只能站在大觀亭上,凝望殘山,送別黃昏,只能望著遠處江水東逝,借酒澆愁。

  詞人懷著滿腔熱情,卻是報國無門,這使他深感困惑,而這也正是近代中國的悲哀。即使詞人放棄追求,別人也會理解他的這種選擇,因為他已無法再積極作為。但詞人不愿就此度過余生,他依然懷著自己不渝的情操,保持著不屈不撓的品格。詞以踏雪折梅作結(jié),即向世人表明這樣的夙愿,從而使整篇詞意得以進一步升華。

鄧廷楨簡介

唐代·鄧廷楨的簡介

鄧廷楨

鄧廷楨(1776-1846),字維周,又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剛木老人。漢族,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慶六年進士,工書法、擅詩文、授編修,官至云貴、閩浙、兩江總督,與林則徐協(xié)力查禁鴉片,擊退英艦挑釁。后調(diào)閩浙,坐在粵辦理不善事戍伊犁。釋還,遷至陜西巡撫。有《石硯齋詩抄》等多部著作傳世。江蘇南京市有“鄧廷楨墓”可供瞻仰、憑吊。

...〔 ? 鄧廷楨的詩(1篇)

猜你喜歡

詠馬蹄墨一首柬留守鄭廣之玉峰李景輝二知己

明代童軒

汗血曾勞百戰(zhàn)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蓱z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

壽太師 其一

宋代吳順之

堯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論道際風(fēng)云。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圣君。

干樓晚眺 其一

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塞上雜歌贈趙總制 其十一

明代黃廷用

朔風(fēng)一陣胡沙起,誓死烽煙欲報恩。拔劍長驅(qū)抵絕漠,鳴弓射獸獻轅門。

月溪橋

明代張岳

月色清且虛,溪流靜而澈。二者相涵映,空山境奇絕。

創(chuàng)始昔何人,石虹跨丹穴。幽篁迷舊溪,回磴距飛轍。

棲賢山居十首 其三

明代釋函是

潦倒一枝筇,逍遙十里松。偶逢犢鼻叟,同聽石溪鐘。

驟雨不出谷,晴云隱亂峰。忽然殘照起,猶見金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