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吳師道的詩 > 寄劉士明同知

寄劉士明同知

[元代]:吳師道

前望譙樓帶古城,濯纓河畔水泠泠。共分草徑臨門入,最喜書聲隔屋聽。

宦路馳驅(qū)足塵土,人生聚合等云萍。琴清茗冷何時共,直待秋風(fēng)月滿庭。

吳師道簡介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xué)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xué)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jìn)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xué)自任,晚年益精于學(xué),剖析精嚴(yán)。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猜你喜歡

七月六下夜月下孤飲作

盧青山

月光入戶欲邀吾,驚吾睡眼撫吾須。我不能飲不能辭,杯盤列列小風(fēng)池。

我出月色轉(zhuǎn)熾烈,云中轉(zhuǎn)出金橘潔。淡宕依回若有語,又羞語切拖云隔。

叉魚招張功曹(署)

唐代韓愈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shù),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dāng)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到香港

清代黃遵憲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澎湖三十六島歌

清代范學(xué)洙

巨浸汪洋閩徼東,五靈無外幅

越裳獻(xiàn)白翟(一作丁仙芝詩)

唐代孫昌胤

圣哲符休運,伊皋列上臺。覃恩丹徼遠(yuǎn),入貢素翚來。
北闕欣初見,南枝顧未回。斂容殘雪凈,矯翼片云開。
馴擾將無懼,翻飛幸莫猜。甘從上苑里,飲啄自裴回。

題山水畫四首 其三 歐陽永叔秋聲賦

劉崧

群木颯蕭蕭,虛堂坐寂寥。秋聲方永夜,月色自中宵。

目倦青編過,眠遲絳蠟消。平生江海志,及此嘆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