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祝允明的詩 > 悲秋 其二

悲秋 其二

[明代]:祝允明

荏苒來鴻去燕期,騷人切切有相宜。漢宮新調(diào)初翻葉,素女哀音半破絲。

欲賦心懷無那意,少咨時(shí)事未能癡。長風(fēng)短雨時(shí)時(shí)過,為暑為涼不可知。

祝允明簡介

唐代·祝允明的簡介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hào)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hào)“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xué)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yù),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 祝允明的詩(444篇)

猜你喜歡

吳條聞來自婁東同泛舟錦峰飲于瞿園小閣

清代侯開國

乘興同移書畫船,名園步步許流連。松林礙日常疑雨,鳥道穿云欲上天。

山勢(shì)北來當(dāng)小閣,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闌無限滄桑感,話著開元各泫然。

阿干歌

清代洪亮吉

莫聽阿干歌,阿干心獨(dú)苦。棘城西去白蘭山,茫茫隔今古。

阿干為弟言,馬傷君莫怒。弟言報(bào)阿干,連枝本同父。

雙桃寄鞏經(jīng)略三首

宋代姜特立

世間固有無情物,天上寧無有慾仙。

想得武陵人去后,精神交感此因緣。

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

宋代劉克莊

君子防微謹(jǐn),嫌疑遠(yuǎn)未然。從來納履處,不傍種瓜田。

樊圃蕓初熟,耕畦瓞已綿。黃臺(tái)雖可摘,東郭未嘗穿。

次韻唐彥英留題學(xué)舍

宋代李若水

篆壁蝸涎細(xì),織檐蛛網(wǎng)圓。

小軒幽夢(mèng)破,竹露濕茶因。

滿江紅 其一 慶云劉氏婦回生紀(jì)事,代星謀

清代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