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七月十三日偕寬仲宗武登倉園新樓憑眺至月上》翻譯及注釋

近代陳三立

鄰園過雨秋生枝,魂魄踴躍蘇癃疲。

襄陽耆舊導(dǎo)我出,亦有柱史相攀隨。

突兀樓觀跨溪水,新髹朱紫光葳蕤。

并倚欄楯染涼色,完楊柳插青琉璃。

蟬嘶蟲語漏縫隙,洗波濃黛連城陴。

游鯈可數(shù)紅蓼底,微欠釣叟蹲孤羆。

斜陽如谷覆鐘阜,饑?yán)眙郁语B骨奇。

深藏陵墓聳危塔,分晴草樹猶離披。

南朝風(fēng)物賺一瞥,安問烽燧含瘡痍。

主人不歸笑把酒(園丁頗不供茗飲從宗武家取餅釀代之),看移大月成罘罳。

晚鴉下逐帶橋影,翻弄吟抱鳴笳悲。

陳三立簡介

唐代·陳三立的簡介

陳三立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yán),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xué)大師、歷史學(xué)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之譽(yù)。1937年發(fā)生“盧溝橋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xù)集》、《別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陳三立的詩(1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