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水調歌頭 其三 題子似瑱山經德堂,堂,陸象山所名也》翻譯及注釋

宋代辛棄疾

喚起子陸子,經德問何如。萬鐘于我何有,不負古人書。

聞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時柯葉,霜雪歲寒馀。此是瑱山境,還似象山無。

耕也餒,學也祿,孔之徒。青衫畢竟升斗,此意正關渠。

天地清寧高下,日月東西寒暑,何用著工夫。兩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廬。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