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楚國寺有懷》翻譯及注釋
風動衰荷寂寞香,斷煙殘月共蒼蒼。
譯文:清風吹動著這滿池塘衰敗的荷葉,只散發(fā)出淡淡的荷葉余香,被風吹散的孤煙和那殘缺不圓的明月在灰白色的廣闊天際下相互映襯,共同生出那凄靜又蒼茫的夜色。
寒生晚寺波搖壁,紅墮疏林葉滿床。
譯文:入秋的夜總是格外清冷,心中亦是頓生寒意,凄涼之感襲來,好似一江碧波江水正搖撼著這楚國寺,屋外的紅葉也在獨自旋轉、飄零落地,也有那些誤落入屋內(nèi),散落在床塌之上。
注釋:壁:一作碧,碧波講。
起雁似驚南浦棹,陰云欲護北樓霜。
譯文:不知何處的棹聲驚動了草叢中的睡雁,大雁紛紛從南浦中飛起,漫天的陰云籠罩在那高高的北樓之上,似乎是想要遮蓋那瓦片上的冷霜。
注釋:南浦:在古詩詞中,南浦通常指水邊的送別之所,如“長亭”等,成為唐代送別之處的代名詞。北樓:不知何指,唐詩中,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中有“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句。
江邊松菊荒應盡,八月長安夜正長。
譯文:江邊上的原有的松菊怕是已經(jīng)枯敗荒蕪不見了吧,可憐了這八月的長安的漫漫長夜,該如何度過。
注釋:江邊松菊:指故園松菊,古人常用松菊代指品格高潔。暗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句意。
趙嘏簡介
唐代·趙嘏的簡介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zhèn)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 ? 趙嘏的詩(2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