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陳遺至孝》翻譯及注釋

南北朝劉義慶

  陳遺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收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時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與孫恩戰(zhàn),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饑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譯文:  陳遺極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主簿時,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次煮飯,就把鍋底的焦飯(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到家里,就帶給母親。后來遇上孫恩侵入吳郡,當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底的焦飯,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zhàn),袁山松被孫恩打敗了,軍隊潰散,逃入山林沼澤,沒有什么可以用來做糧食的,有因為饑餓而死了的人。唯獨陳遺靠鍋底的焦飯活了下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對最孝順的人的報答。

注釋:  至:很,十分。鐺:鍋。恒:經常,常常。輒:總是。貯收:貯存,收藏。貯,積存,儲藏。遺:贈予、送給。值:正好遇到,恰逢。孫恩:字靈秀,晉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數萬人起義,攻克會嵇等郡,后來攻打臨??r遭敗,投海而死。袁山松:時為吳郡太守,被孫恩軍隊殺害。即日:當天,當日。斂:積攢餒:饑餓。主簿:郡守的屬官,負責文書等事。

劉義慶簡介

唐代·劉義慶的簡介

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 ? 劉義慶的詩(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