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獄中題壁》翻譯及注釋

清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譯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緊張,看到有人家就上門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為、梁啟超能像張儉一樣受到人們的保護。也希望戰(zhàn)友們能如杜根一樣忍死待機完成變法維新的大業(yè)。

注釋:望門投止:望門投宿。張儉:東漢末年高平人,因彈劾宦官侯覽,被反誣“結黨”,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納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牽連,樂于接待。事見《后漢書·張儉傳》。忍死:裝死。須臾:不長的時間。杜根:東漢末年定陵人。事見《后漢書·杜根傳》。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版本一)

譯文: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注釋:橫刀:屠刀,意謂就義。兩昆侖: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指康有為和瀏陽俠客大刀王五;其二為“去”指康有為(按:康有為在戊戌政變前潛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后人論。(版本二)

譚嗣同簡介

唐代·譚嗣同的簡介

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

...〔 ? 譚嗣同的詩(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