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詩文 > 翻譯及注釋

《水仙子·懷古》翻譯及注釋

元代張可久

秋風(fēng)遠塞皂雕旗,明月高臺金鳳杯。紅妝肯為蒼生計,女妖嬈能有幾?兩蛾眉千古光輝:漢和番昭君去,越吞吳西子歸。戰(zhàn)馬空肥。

譯文:在蕭瑟秋風(fēng)中王昭君跟著打皂雕旗的人到塞外去;明月高照時西施常常在姑蘇臺上端起金鳳杯侍候吳王。一個女子能為人民的利益著想,這樣的美女古往今來能有幾人?兩個美女的事跡千百年來都閃耀著光輝:漢元帝與匈奴和親時昭君出塞,越國攻滅吳國以后西施才回越國來。養(yǎng)肥了的戰(zhàn)馬也就無用了。

注釋:皂雕旗:繪有黑色大雕的旗,這是古代匈奴人用的一種旗幟。秋風(fēng)遠塞皂雕旗:這句指昭君出塞和親。高臺:這里指姑蘇臺,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姑蘇山上。金鳳杯:雕刻有鳳凰的金酒杯。明月高臺金鳳杯:該句指夫差很寵愛西施,時常和她在姑蘇臺上喝酒。紅妝:婦女的盛妝,借指美女。下面的“女妖嬈”、“蛾眉”也指美女。蒼生:百姓。番:舊時對西北各族的稱呼,這里指匈奴。和番:與匈奴人和親。越吞吳西子歸: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獻美女西施求和,后來吳終于被越所滅,西施也回到吳國。這句指此事。空:白白地。戰(zhàn)馬空肥:是說統(tǒng)治者依靠美色而衛(wèi)國,戰(zhàn)馬得以閑置而肥。

張可久簡介

唐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3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