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養(yǎng)狙》翻譯及注釋
楚有養(yǎng)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虿唤o,則加鞭箠焉。眾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yǎng)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猴率領(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yǎng)自己。如果獼猴不給狙公,狙公就生氣地鞭打它們。猴子們都害怕,卻不敢違背。
注釋: 狙:獼猴。部分:部署分配。此處指分派之:到。求:尋找。此指采摘。賦:征收。箠:用鞭打,名作動。畏苦之:對(這種生活)感到很苦。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痹唬骸胺枪坏枚∨c?”曰:“否也,皆得而取也?!痹唬骸叭粍t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譯文: 有一天,有只小猴問眾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的嗎?”眾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庇謫枺骸皼]有狙公的同意(我們)就不能去采嗎?”眾猴說:“不對,誰都能去采?!庇謫枺骸埃热唬┻@樣那么我們?yōu)槭裁绰爮乃⒁凰钍鼓兀俊痹掃€沒有說完,猴子們全醒悟了。
注釋: 樹:動詞,種植。與:同“歟”,嗎。然則:既然這樣,那么。既:完。寤:同“悟”,領悟到。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譯文: 那天晚上,眾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舍棄狙公,不再回來。狙公最后因為饑餓而死。
注釋: 相與:一起。柙:關獸的木籠。卒:終于。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譯文: 郁離子(即劉基隱退青田山時自取的筆名)說:“世上那種憑借權術奴役人民卻沒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嗎?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注釋: 以:把。以……為:把……當做。(此處為倒裝句,養(yǎng)狙以為:把養(yǎng)猴當做)術:權術假:依靠俟:等候歸:回歸或:有的實:果實其:那個餒:饑餓為之役:被他(狙公)奴役。道揆:道德準則。
劉基簡介
唐代·劉基的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 ? 劉基的詩(98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