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才拿到這本書,一個晚上就讀完了,很好讀,文字就像清澈的小溪,一路將人帶著流淌過森林、山谷、村莊,驀然發(fā)現已經到了盡頭,而人始終沉浸在一種溫暖、平和中。
想起金波先生的話──“童話可以是熱鬧的、幽默的、奇詭的、驚悚的,它也可以是抒情的、詩意的、婉約的、哲思的”,那么這本童話是讓人溫暖柔軟的,像冬天把冰冷的腳伸進剛曬好的舊棉鞋里,暖乎乎的,那暖意能融化最堅硬的心靈。那溫暖是一點點蔓延的,當吟癡老詩人發(fā)現那排小腳印,想象著那小腳丫一定是胖胖的,軟軟的,握在手里熱乎乎的時候,溫暖的笑意,就掠過唇邊;多寶格上陪伴老人六十年的木娃娃、樟木老頭、泥猴子、不倒翁們,為老人舉行“重返童年”的聚會,它們讓吟老又回到了童年,靜夜,燭光,母親贊賞的微笑都在記憶里慢慢地復活,它們用自己的生命溫暖著老人的心,同樣也溫暖著深夜讀書人的心;在遠行的途中,當吟老聽到蕓兒說她種下一個雞蛋,想讓雞蛋發(fā)芽開花時,就蹲下來和她一起鏟土,澆水,并真誠地相信雞蛋能開出最美麗的花,他為失去想象而蒼白僵滯的心靈又注入溫暖的活水;哦,當烏丟丟沉思良久,終于認真地說出他想做一個真正的人時,當他與吟老在一起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幸福,感受到幸福來自于內心的豐富,感受到老詩人心靈透明、不停發(fā)現的詩人情懷,決心讓自己一點一點完美起來時,當故事的最后烏丟丟找到珍兒,為了使珍兒擁有一雙健康的腳,毫不猶豫地貼近了珍兒,把自己的體溫、生命和力量一點一點地融入珍兒的生命之中的時候,終于給了我最溫暖、最直接地一擊,在夜里我砰然心動:有了這樣一顆心的烏丟丟是多么地美麗!“生命就是愛。
有愛滋養(yǎng)著生命,生命才變我愿意把這本書當作一團明亮的火焰,在我覺得冷的時候,偶爾我也會有這樣的時刻,就用它來暖暖我的手和心。太美的東西,總帶有那么點淡淡的哀傷,因為易逝,因為寂寞。吟老總不滿意的經常丟在“詩簍”里的那些美麗的殘章斷句讓人傷懷,那個去了“沒有年齡的國度”的美麗的可人讓人傷懷,印在木娃娃可可額上輕輕的一吻讓人傷懷,小腳丫和跛足的珍兒在燈下翩翩起舞,要去赴一株薔薇花的約會而被狂風卷走的蝴蝶,被多情的雕塑家打碎的雕像,都讓人幾乎要落下淚來。為什么堅信它們是最美麗的,卻又選擇讓它們永遠地離開?但是吟老告訴烏丟丟說:死并不可怕,那是每個人的歸宿。人死了,還活在別人的記憶里。在記憶里還愛著他,他就沒有死。
比如布袋爺爺活在小木偶們的回憶里,那個戀人活在雕塑家的心里,可人、母親活在他的清晰的記憶里。這也是老人的自言自語罷?也許,這就是一個老人對死亡的思索和坦然?──“我感受過歡樂與悲傷、愛與被愛,這就是年齡老去的收獲。對逝去的歲月我毫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