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輕輕地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最后一頁,細細品味著書中的內(nèi)容。忽然,我懂了,與其說這是海倫·凱勒的自傳,不如說這是她對世界的感恩。海倫·凱勒是不幸的,因為她在19個月的時候就失去了光明和聲音。而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上了莎莉文老師。當(dāng)莎莉文老師把第一個單詞“寫”在了海倫·凱勒的手上時,你能知道海倫是多么的高興么?莎莉文像一根火柴,她用微弱的火苗把海倫這根蠟燭點燃后,自己卻慢慢地熄滅了······
這時候,海倫才知道世界上有好幾根“火柴”已經(jīng)為自己而熄滅了。這時候,她才懂得了該干什么,應(yīng)該學(xué)會感恩。于是她四處奔波,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gòu),幫助需要她這根蠟燭點燃的人,這是她在感恩,在感恩所有關(guān)心、關(guān)愛她的人,這是她唯一能夠做到的。感恩,這個詞在健康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海倫·凱勒心中早已埋下了感恩的種子。她懂得感恩,懂得感恩這個給她帶來一連串意外的世界。在能看到光明的“盲人”眼里,三天的光明是微不足道的,他們覺得,與其得到只有短短三天的光明還不如不得到。
但在海倫·凱勒眼里,能擁有三天的光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是一個美的心靈,她覺得世界上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幫助自己看世界,她懂得感恩。我們要學(xué)會感恩,哪怕,你只是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一個最溫暖的問候,但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感恩。愿我們都能在心中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