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兄道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guān)系親密。
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2回:“見了同事周老爺一班人,格外顯得殷勤,稱兄道弟,好不熱鬧。”
例子你見了我家侄老爹,就稱呼一聲大爺,也不辱沒了你,你怎么稱兄道弟起來?。ā毒琶嬖返谒幕兀?/p>
基礎(chǔ)信息
拼音chēng xiōng dào dì
注音ㄔㄥ ㄒㄩㄥ ㄉㄠˋ ㄉ一ˋ
繁體稱兄道弟
正音“稱”,不能讀作“chèn”。
感情稱兄道弟是貶義詞。
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含貶義,形容關(guān)系密切。
辨形“弟”,不能寫作“第”。
謎語拜把子
近義詞情同手足、親如手足
反義詞行同陌路
英語call each other brothers(be on intimate terms)
俄語обращáться друг с другом как брáтья
日語兄弟(きょうだい)のようにつきあう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連綿不絕(意思解釋)
- 炒魷魚(意思解釋)
- 春風(fēng)化雨(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誅求無度(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意思解釋)
- 材輕德薄(意思解釋)
- 叫化子(意思解釋)
- 目不忍見(意思解釋)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釋)
- 聊以自慰(意思解釋)
- 有權(quán)有勢(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無稽之談(意思解釋)
- 汗馬功勞(意思解釋)
- 會少離多(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背鄉(xiāng)離井(意思解釋)
- 別有用心(意思解釋)
- 淺見薄識(意思解釋)
- 慢條斯理(意思解釋)
- 發(fā)人深思(意思解釋)
- 始終一貫(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超凡入圣(意思解釋)
※ 稱兄道弟的意思解釋、稱兄道弟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妖不勝德 | 比喻邪不壓正。 |
流離瑣尾 |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 |
徑情直遂 | 徑情:任意、隨心;遂:成功地滿足心愿。隨著自己的意愿;順利地達(dá)到目的;獲得成功。 |
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疊。 |
見多識廣 | 識:知道??吹降亩啵恢赖膹V。形容資格較老;經(jīng)驗豐富;知識廣博。 |
臭名遠(yuǎn)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yuǎn)。也作“丑聲遠(yuǎn)播”。 |
營私舞弊 | 營:謀求;舞:玩弄;弊:壞事。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違法亂紀(jì)。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nèi)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氣吞牛斗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nèi)空虛而言?,F(xiàn)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當(dāng)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一天算一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xiàn)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斷織勸學(xué)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jī)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xué)。后比喻勸勉學(xué)習(xí)。 |
有求必應(yīng)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yīng)。形容容易答應(yīng)人的請求;好說話。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草滿囹圄 | 監(jiān)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
狂風(fēng)暴雨 | 大風(fēng)大雨。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qiáng)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fā)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或行為。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