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飛蛾撲火飛蛾撲火的意思
fēiéhuǒ

飛蛾撲火



飛蛾撲火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例子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基礎(chǔ)信息

拼音fēi é pū huǒ

注音ㄈㄟ ㄜˊ ㄆㄨ ㄏㄨㄛˇ

繁體飛蛾撲火

正音“蛾”,不能讀作“né”。

感情飛蛾撲火是貶義詞。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含貶義。

辨形“撲”,不能寫作“捕”。

辨析飛蛾撲火和“自取滅亡”意思相近。但飛蛾撲火偏重在“撲”;形象地比喻漏網(wǎng)的壞人自己投入死地;“自取滅亡”偏重在“取”;直接指出是由于采取了導(dǎo)致滅亡的措施。

謎語燈光滅蟲

近義詞自取滅亡、飛蛾赴火

英語seeking one's own doom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飛蛾撲火的意思解釋、飛蛾撲火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解釋
服低做小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歸心如箭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逴俗絕物 猶言超世絕俗。
不敢茍同 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事。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tài)度。
假公濟(jì)私 假:借;濟(jì):補(bǔ)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
居重馭輕 指人主掌握兵權(quán)以制政權(quán)。
簞瓢屢空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先聲奪人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lián)屜纫徊健?/td>
喟然長嘆 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毀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來不易的東西;一下子就毀掉了。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
折臂三公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讜言直聲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國泰民安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鉆木取火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jìn)去,靠摩擦取火。
匡謬正俗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xí)。
羽旄之美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流里流氣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結(jié)纓伏劍 結(jié)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hù)正義而獻(xiàn)身。
分工合作 眾人各司其責(zé),共同從事工作。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古里古怪 怪異、奇特。
立竿見影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臭名昭著 名:名聲;昭著:顯著;明顯。壞名聲誰都知道。
充耳不聞 充:塞??;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敗德辱行 敗壞道德和操守。
當(dāng)頭棒喝 當(dāng)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xué)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lǐng)悟程度?,F(xiàn)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