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自責(zé)的成語故事


引咎自責(zé)

拼音yǐn jiù zì zé

基本解釋咎:錯誤。主動承擔(dān)錯誤;并責(zé)備自己。

出處《北史 周紀(jì)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zé)?!?/p>


暫未找到成語引咎自責(z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引咎自責(z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痛不欲生 宋 呂大鈞《吊說》:“其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td>
暈頭轉(zhuǎn)向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zhuǎn)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舉世混濁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河魚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男女授受不親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td>
爭先恐后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td>
肝膽欲碎
舉善薦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謙受益,滿招損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色中餓鬼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