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的成語故事
![昭然若揭](/d/file/titlepic/chengyu12996.png)
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
基本解釋昭然:明明白白的樣子;揭:高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p>
春秋時期魯國人孫休與老師扁慶子探討修身處世的問題,孫休抱怨沒有遇到英明的國君,有懷才不遇之感。扁慶子認(rèn)為只有凡人天天想著滿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舉太陽和月亮那樣一點也不掩蓋,這樣是成不了圣人的。
昭然若揭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昭然若揭)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師心自是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td> |
眼空一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td> |
骨肉離散 | 《詩經(jīng) 唐風(fēng)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jù)、博大精深的治學(xué)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td> |
成竹在胸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td> |
角巾素服 | |
識字知書 |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zhí)鐙隨鞭?!?/td> |
飛檐走壁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