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腸掛肚的成語故事


牽腸掛肚

拼音qiān cháng guà dù

基本解釋牽扯感情的事情在心頭纏繞。形容非常掛念;不放心。

出處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起手時,牽腸掛肚;過后去,喪魄銷魂?!?/p>


暫未找到成語牽腸掛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牽腸掛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國中之國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lǐng)土上舉行愛國運(yùn)動,無不恨恨不已?!?/td>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多謀善慮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td>
頓挫抑揚(yáng)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jié)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yáng),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td>
舉善薦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廣闊天地 毛澤東《<在一個鄉(xiāng)里進(jìn)行合作化規(guī)劃的經(jīng)驗(yàn)>一文按語》:“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td>
半路出家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jì),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td>
學(xué)而不厭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閉關(guān)自守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紛亂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