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的成語故事


禮崩樂壞

拼音lǐ bēng yuè huài

基本解釋指封建禮教的規(guī)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出處清 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p>


暫未找到成語禮崩樂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禮崩樂壞)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披肝瀝膽 唐 劉賁《應(yīng)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jī),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td>
莫衷一是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td>
清清楚楚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td>
明知故問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白日見鬼 宋 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空谷傳聲 南朝 梁 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
通都大邑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qiáng)之間,而不知為備?!?/td>
酒后茶余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jié)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xiāng)--的例子推想起來,當(dāng)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dāng)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td>
妻兒老小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yuǎn)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td>
本末倒置 金 無名氏《綏德州新學(xué)記》:“而牧之者當(dāng)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