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的成語故事


上行下效

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基本解釋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么干。

出處東漢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p>


上行下效的典故

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笔潞?,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眹跸矚g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本肮犃讼艺碌脑?,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jīng)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yè)務(wù),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wù)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上行下效)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衣錦褧衣 《詩 衛(wèi)風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庇帧对?鄭風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td>
阿諛奉承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td>
慘不忍睹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
羅掘一空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td>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稑犯娂?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浪費筆墨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td>
說一不二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td>
夜深人靜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頭面人物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fā)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群龍無首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