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榻留賓的成語故事


懸榻留賓

拼音xuán tà liú bīn

基本解釋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出處《后漢書 徐稚傳》:“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p>


懸榻留賓的典故

東漢時期,陳蕃擔(dān)任豫章太守,他不喜歡留造訪的客人過夜,唯獨(dú)對名士徐稚除外。他的公館內(nèi)特為徐稚設(shè)了一張床,徐稚來時放下就可以用,走后就將床吊起來,可見他們的友誼有多深。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懸榻留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別財異居 《宋史 太祖紀(jì)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td>
痛痛快快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一回:“依我看來,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來到此地,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td>
揚(yáng)眉吐氣 唐 李白《與韓荊州書》:“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懸而未決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wù)》:“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td>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td>
惡衣惡食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td>
回光反照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td>
大惑不解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學(xué)而時習(xí)之 《論語·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不攻自破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