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成語故事


朝聞道,夕死可矣

拼音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基本解釋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 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后,帶領(lǐng)弟子們周游列國,經(jīng)歷衛(wèi)、鄭、陳、晉等地碰壁后,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jīng)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經(jīng)歷不惑之年以致現(xiàn)在,感慨自己“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還是要將仁政推銷出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朝聞道,夕死可矣)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歷史出處
殺人不眨眼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若有些兒好歹,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td>
令人神往 明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今著述湮沒,悵望當(dāng)時蹈海之風(fēng),令人神往不已。”
舉世混濁 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眾喣山動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td>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材輕德薄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td>
年少無知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yī)士老成諳練?!?/td>
鳳毛麟角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td>
仁義道德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td>